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夫人得知沙兰中心小学遭受特大洪水灾害造成学生严重伤亡的情况后,近日决定通过教育部向黑龙江省捐款530万港元,用于建设沙兰镇中心学校,使灾区学生早日重返课堂(见6月22日 人民网)。
沙兰小学6月10日受灾,105位小学生死亡,十多天来,山河同悲,举国皆哀。与此同时,为沙兰小学捐款重建工作也在民间进行,今天再得邵逸夫先生的义举,新沙兰小学很快就可以建成了,以后孩子们再也不必担心“X年不遇”的洪水了。
邵先生在香港的财富排行榜上并不是名列前茅,但他多年来在内地捐资助学的力度恐怕是无人能及的,沙兰小学灾难才过十数天,就牵动他老人家的慈善的神经,富而乐施,精神可嘉。不过,笔者在为邵先生的善心善举感动的同时,心里觉得不是滋味,我在想:沙兰小学由邵先生捐建合不合适?该不该?有关方面会不会感到脸红?
该不该,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受灾之后接受慈善捐赠也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不过具体到沙兰小学,我还是希望政府能承担更多的责任。
首先从影响来说,凤凰卫视的《文涛拍案》把沙兰小学灾难与当年克拉玛依影剧院大火烧死数百儿童相提并论,足见传媒是如何评价这起事故的。事实上,这场灾难也是旷世罕见,闻所未闻。对于这起影响重大的灾难,政府在惟有做好善后工作——其中也包括灾后重建——以挽回声誉的损失,重新树立形象。靠香港的实业家来捐建,无疑是在昭告天下,政府居然连一所受灾的山区小学重建工作也有困难。事实是这样吗?
如果有财团愿意捐建世贸大厦,你说美国人愿不愿意呢?虽然沙兰小学与世贸不能相提并论,但道理是接近的。
再从责任上说,不管沙兰小学的天灾背后有没有“人祸”(相关报道总是在强调这一点),政府都有责任迅速为受灾的群众、学生提供灾后的救援工作,让群众感受了政府的责任与关心。政府在没有尽力、尽责的情况下,接受外来援助,总给人以责任旁置的感觉。当小学生踏进沙兰逸夫小学(不知是否这个名),你想他们会感激谁?
沙兰小学是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政府展示责任、实力的一个标本。我认为政府不但要承担重建工作,而且还要把它按高标准修好,既昭示政府有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实力,也体现政府和全社会对灾民的爱。不然诸位以为然否。
( 责任编辑:悲风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沙兰”,共找到
3,48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