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新京报》和北京的一些媒体相继报道了一位女子横穿铁道被撞身亡的惨剧。非常具有警示意义的是,就在这位女子被撞身亡的道口,仍有许多人熟视无睹地在这里继续他们的横穿铁路之旅。
在早些时候,我以为行人习惯违章的根本原因,在于道路设施不合理。但近来,这样的观念却有些变化了。
我每天上下班要步行通过一条很宽的马路,虽然有红绿灯,有人行横道,但每次通过都如同打仗:站立半天,好容易绿灯亮了,可首先要避让同向的右转弯机动车;躲开这股车流,对面左转弯的车早就抢在了前面占据了道路;等这些车走过,绿灯就开始跳跃,而我连一半的马路还没有走完。这时绿灯亮了,机动车立刻如潮水般横穿在前后,任由我无奈地站在马路中间,等绿灯再次亮起。这时,还可能会有侧向的右转弯机动车来争道……这里,我还忽略了自行车的存在。
于是我明白,这样的交通环境根本不可能培养行人的交通意识,而只会让行人觉得:过马路是一场人与车的竞争,需要的不是依靠规则的呵护,而是靠人和机动车争抢道路的技巧。这样的意识是不是扎根在许多人心里?人们过马路时,是不是首先想的不是交通规则,而是盘算在哪个地方过马路更容易见缝插针?这样,面对那些在行走中出现意外的事件,人们似乎更容易认为这是出事行人的运气不够好,或者是过马路的技巧不够熟练。
记得有人感慨说,德国人就是在深更半夜车辆罕迹时,看见红灯也绝不横穿。我猜想,这背后一定有德国行人过马路时,在绿灯时能得到的绝对保障。假如他们的绿灯和我们一样混乱,我不相信他们还会对绿灯那么虔诚。所以,我相信,只有当我们的人行横道,也能像德国那样,保证行人的绝对通行权时,行人自行开避道路的行为,才可能从潜意识中慢慢得到消除。
□郑山海(煤炭总医院医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绿灯”,共找到
325,430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