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是对日本说“不”的时候了》一文中,侧重从中日国家利益消长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本文想从日本国内政治和国际情势的角度来看反对日本加入常任理事国之势在必行。
一,日本“入常”失利,可能导致小泉政权提前崩盘,也是对强硬派“后小泉”政客的当头棒喝。
日本首相小泉在各种场合都屡次表态过,他将在2006年卸任首相一职。小泉在目前日本政坛上算是有“雄心壮志”的,是继中曾根康弘以来又一强势首相。但是小泉执政以来,在国内政治、经济上可以说乏善可陈。所以小泉想效仿战后的历代“名相”,把“政绩工程”压宝在外交上。
战后历任首相中,吉田茂推动《旧金山和约》,摆脱了占领状态;鸠山一郎实现日苏关系正常化;岸信介着力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正常化;田中角荣则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小泉一开始把赌注压在日朝关系的改善上,但事与愿违,日朝关系正常化进程严重受挫。所以,在小泉结束任期前,就把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
从日本目前的政治生态来看,无论日本“入常”与否,“后小泉”时代将迎来更加保守、更加强硬的势力登台,尤以借自民党代理干事长一职淘光隐晦的安倍晋三呼声最高。
当我们把日本“入常”与“后小泉”时代的日本政治走向挂钩的话,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日本如愿以偿,小泉必将功成名就地“光荣”退位,小泉的执政风格也将被“后小泉”的政客们如法炮制;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的日本国民,也会对小泉执政以来对与邻国关系上的强硬蛮横作风予以认同。
如果日本“入常”失败,则很有可能导致小泉政权提前崩盘,并给坚持强硬路线的“后小泉”鹰派势力当头一棒,使他们不得不正视邻国的正义呼声。日本国民在巨大的心理冲击过后,也将重新审视本民族对战后历史的清算和认识问题。
二,狙击日本“入常”,可以让包括“教科书问题”等历史认识问题国际化,促进“反对歪曲侵略历史”的国际共识。
大家知道,战后对德国纳粹的清算,有赖于以以色列为依托的犹太民族不依不饶的追究。他们利用各种方式,直至纳粹罪恶成为全世界共识;德国民族也因此得以正视历史,走向复兴并重新赢得世界的尊重。
而战后由于美国的庇护,日本在侵略历史上没有受到严厉追究和彻底清算。受日本侵略荼毒最甚的中国、韩国、朝鲜等邻国,或者因为冷战的形势,或者因为意识形态的干扰,没能持久地让国际社会认识日本造成的巨大伤害。
如果德国号称希特勒是英雄,纳粹种族灭绝是谎言,想必会激起全世界的声讨和抗议。可是日本把东条英机拍成电影,宣传成日本的英雄;日本政要和教科书公然抹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国际社会却没有太多反弹。这恰恰说明我们对此揭露的还不够充分。
2005年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和反省那场血腥惨烈的战争。只要我们大声反对日本加入常任理事国,并在国际社会的惊诧和瞩目中,与韩国等相关国家呼应,积极做好国际公关,把包括细菌战、慰安妇、历史教科书等问题国际化,让罪恶大白于天下,自然可以让日本政府的种种狡辩和推脱无所遁形。公道自在人心,届时中国的反对将引来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
三,反对日本“入常”,可以激起海峡两岸同胞的敌忾之心,激发共同艰苦抗日的民族记忆,加深“一个中国”的共识。
目前,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的破冰之旅,引来好评如潮;回顾国共两党一致对外抗日的峥嵘岁月,更是令国人唏嘘不已。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湾当局在日本“入常”问题上,完全忘了日本侵占台湾、奴役台湾人民的屈辱历史,公然声称支持日本,令两岸同胞为之齿冷。
历史的共识是建立在共同记忆之上的。“一个中国”的共识离不开中国近现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探索真理的历史记忆,而抗日战争,正是这段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最深邃、最坚忍、最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日本“入常”,可以督请两岸同胞勿忘屈辱历史,激发共同艰苦抗日的民族记忆,并加深对“一个中国”的共识。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