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共同社3月30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相中山成彬29日表示,应该在日本《学习指导重点》中明确记录竹岛(韩国称独岛)和尖阁列岛(中国钓鱼岛)为日本领土。中山成彬还主张:“应该在教科书中明确写入北方领土是日本固有的领土,是前苏联非法占据的。” 由于《学习指导重点》相当于日本教科书的编撰标准,因此中山成彬此语值得深思。联系到此前日本“接管”钓鱼岛灯塔,在新版地图上标示钓鱼岛,日本地方政府在与韩国争端中提出所谓“竹岛”日,近日又传出要制定“钓鱼岛日”,可以看出日本正在采取一种岛屿争端上的攻势:文本攻势,企图为将来进一步扩大争端做准备。
在国际关系史上,将有争议的领土或海洋问题载入教材、标示于地图上,甚至写入地方政府背着中央政府偷偷签订的法规中,并不鲜见。但问题是,有关国家往往进一步将这类文本作为向邻国提出无理要求的历史或法理依据。如曾经涉及南亚国家与周边国家边界争端的“麦克马洪线”和“寇松线”虽然只是一面之约,虽然当时的中国地方政府违背中央意志签订的法律文本并不合法,却还是在若干年后成为南亚有关国家对邻国提出无理要求的依据之一。试看今日之日本,一再将与邻国的岛屿及其他领土、海洋权益争端纳入教材、标示在地图上,甚至上升为法律,显然也是在为将来做打算。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的如意算盘是,虽然将有争议的领土、海洋权益问题纳入相关文本,会在眼下会遭到邻国的强烈反对,但只要顶住这种压力,就可为日本后人继续与邻国进行这种争夺提供历史和法理依据,必要时也是与邻国为敌的动员令。因此,目前日本不但听不到日本在“竹岛日”上有任何悔改的声音,相反,日本国内还有人叫嚣要制定“钓鱼岛日”等等,法律、文本攻势正在加速。
为避免日本为将来与邻国解决争端制造法理依据,当务之急可考虑以“以文本对文本”,“以法对法”。在日本制定相关法定节假日、法律文本等的同时。其周边邻国似乎也应该通过相应的法律,以合情合理的依据规定有关岛屿的法律定位。在有关地图、教材等传之后世的文本中,对有关问题做出明确。并联合日本有识之士或通过官方的外交途径,寻求对日本文本攻势的遏制。
应该看到,目前日本与邻国的争端都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而且解决起来都比较棘手。为了避免让今天的某些争端再次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令后人更加棘手,面对日本在法理和历史上的文本挑衅,当代人有义务将这些问题解决于当代,不让日本的文本攻势得逞于未来。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