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传媒爆炒雷锋塔下发现神秘铁箱,盛传可能有稀世文化宝藏出土。看到这消息,一个由来颇久的念头又在脑海中闪过:中国的文化在地下。
鲁迅说:“中国的文化是不易保存的。落到内行的手里,就把它偷完;落到外行的手里就把它糟完。”说起来早就有人把中国文化的这个特点看得很透,所以很多朝代都有人不惜人力物力,甚至到人迹罕至而且干燥的地方挖洞储藏文化,比如敦煌石窟。可叹敦煌石窟后来被那个著名的王道士一发现,敦煌文化就大祸临头了。然而这可能还算幸运的,如果敦煌石窟是在文革时期被革命小将红卫兵发现,那么今天在大英帝国的博物馆能看到的敦煌文献恐怕也都灰飞烟灭了。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许多“文化”都有过“见光死”的命运。现在的情况则好了不少,不过“中国的文化在地下”这一念头的产生,还与另一个现象相关。这些年中国无论在哪里挖出点文物,媒体都可能大呼小叫,说什么又有“惊世发现”。
前年广州不知究竟挖出了点什么值得自豪的东西,广州某媒体的消息标题竟说“某考古学家”称,广州古代文明比起古罗马来毫不逊色。
我的乖乖,这“地下文化”的发现真要像媒体惊呼的那样,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也应该从中原转移到古人心目中的蛮荒之地———岭南了。
本人对岭南文化并无偏见,像这样挖出一条古代破船或船坞就沾沾自喜的情景,也不独广东才有,最近围绕雷锋塔发掘的鼓噪也是如此,这很能说明中国文化的积累之不易,中国人的文化自豪感也是常常需要坟墓或石窟的帮助。
那些动不动就为出土文物大呼小叫的,很应该对中国的历代帝王感恩戴德,如果不是这些帝王都有个共同嗜好———把人间的富贵一股脑搬到地下继续享用,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现在就很难寻找了。
不知中国人乞灵于地下文物的自豪感还要持续多久,但地上文物的保管不怎么样,却依然是醒目的事实,比如至今未得到一个确切说法的、被舆论广泛抨击的“水洗孔府”事件。说起来这倒也可以算是个值得称道的进步,那就是我们已经很清楚自己保存文物能力有多么低下,一些有责任感的考古学家对有些帝王墓挖还是不挖的争论,也能从保存的技术和资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既然没有能力确保出土文物的安全,还是让它在地下继续安息为好。硬要让出土文物给自己贴金,只能徒增耻辱。
( 责任编辑:悲风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国”,共找到
362,602,93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