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不结婚是因没机会”的赖斯,其“女强人”的外交风格,的确让人开了眼界。4月19—20日,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了俄罗斯,并旋即于21日转到立陶宛参加北约部长级会议。在往访俄罗斯的飞机上,赖斯以激烈言辞批评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政治的“民主倒退”;而访俄期间既对俄好言安抚,同时又警告普京总统不要“三连任”,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
正当外界分析认为赖斯访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成果,只是一次“安抚之旅”时,赖斯前脚离俄,后脚便在立陶宛进了白俄罗斯反对派的会议室,会见了白俄罗斯的7名反对派代表,共商“倒卢”大计。不,准确地说是赖斯“指导”白俄反对派“倒卢”。赖斯对白俄罗斯反对派代表说,“美国会继续努力推动‘民主事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对白俄反对派强力支持。”赖斯还公开煽动白俄反对派发动“颜色革命”,推翻卢卡申科政权。赖斯毫不讳言地称白俄总统卢卡申科是“欧洲最后一个独裁者”。甚至,赖期还对“倒卢”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扶持独立媒体,支持政治和公民运动,为实现变革鼓励全国运动和挑选一名合适的候选人与卢卡申科抗衡。
如果说,此前的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坦等国家所发生的“颜色革命”,美国政府尚“犹抱琵琶半遮脸”的话,那么,赖斯如今公开支持和煽动白俄反对派发动“颜色革命”,表明美国已经是毫无顾忌、赤膊上阵,甚至连伪装的面具也不要了。这似乎是一个微妙的信号。
赖斯公开煽动和支持白俄反对派发动“颜色革命”,以推翻白俄罗斯的“独裁政权”,既是美国政府的既定政策,同时也是有其原因的。
其一、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坦的“颜色革命”相继取得成功,在黎巴嫩也初步得手,伊拉克、阿富汗的局势也趋于稳定,美国打着“民主改造”的幌子实施的“颜色革命”,似乎又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使布什政府信心大增,动作加大,手段更加露骨。
其二、从格、乌、吉的“颜色革命”来看,俄罗斯虽有反弹,但限于综合国力和影响力,很难有实际有效的反制动作,往往只是口头的警告和强硬而已,普京最终只能无奈地吞下“苦果”。正是如此,美国变得益发“放肆”。
其三、完全占据前苏联解体后的战略空间是美国的野心和既定政策,现在,美国认为时机业已成熟。美、苏冷战以美国的胜利而结束。然而,虽然赢了冷战,但美国实际上并未控制(或完全控制)原苏联的战略空间。后苏联时代的战略空间,相当部分依然受俄罗斯的影响。这是美国的“心病”。于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开始了重新控制后苏联战略空间的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包括大力支持独联体国家内的非政府组织和反对派势力等,迄今已有十余年了。且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和精心培植,包括白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和反对派势力,已今非昔比。美国政府认为此时应是“收获成果”的时候了。而最近几年的国际气候和一些国家的偶然因素,也恰好成了美国“收获成果”的有利时机。
其四、布什政府深知俄白联盟关系非同一般,何况经过格、乌、吉等一系列“政权更迭”之后,俄白双方均意识危机降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因而凸显,俄白联盟关系因而进一步加深。正因如此,美国要在白俄罗斯发动“颜色革命”,必将与俄罗斯正面交锋,可谓避无可避了。既然如此,美国干脆不必掩掩遮遮了。况且公开挑明了,除可大大鼓励白俄反对派的“士气”外,还可起到某种“涟猗效应”——这跟美国给一些国家“贴标签”的效果有些相似。美国已做好跟俄白联盟打硬仗的准备,所以,赖斯也就毫不避讳地公开煽动和支持白俄反对派造反了。
在赖斯的鼓动下,白俄罗斯反对派已经宣布,将在今秋发动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动。要来的始终要来,白俄罗斯迎来一场“颜色革命”,或许很难避免。不过,尽管有美国公开支持,还有美欧西方的智力和金钱资助,但白俄反对派的“颜色革命”能否如愿,尚有待观察。而如下几个因素值得注意:一、白俄罗斯是个小国,在卢卡申科的强势领导之下,国家的控制能力较强,而反对派活动的自由空间不会太大。白俄反对派势力能否不负美国所望,造反成功,尚难预料。二、俄白联盟一体化已有时日,不但双方经济联系紧密,而且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断加深。有消息称,白俄罗斯将部署由俄罗斯提供的防御导弹系统,以遏制北约东扩对俄白联盟的威胁。三、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对抗北约东扩威胁的最后一道屏障,俄罗斯已经退无可退,俄罗斯对白俄罗斯的支持力度可能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大。此外,白俄罗斯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有不俗表现,民众获得了较多的实惠,卢卡申科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所有这些,都给白俄罗斯反对派的“颜色革命”带来了变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支持白俄罗斯反对派的“颜色革命”不再遮遮掩掩,显示了美国总统布什在其第二任期内竭力推行美式“民主自由”的决心和信心。恰如有观察家指出,布什誓将“民主自由”和“全球反恐”,变成美国实现全球霸权战略战车上的两个轮子,一起转动,齐头并进了。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