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亚非峰会,距上一次万隆会议的两大洲首脑会晤,整整过去了50年。整个上世纪下半叶,发展中国家这个概念被叫得很响。其间,世界的很多变化都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与50年前相比,今天的亚非国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亮点之一是海湾地区意外地出现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这样的石油富国。韩国、新加坡等则成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偶尔人们也用“发达”一词形容它们。中国和印度近年来被谈论得最多,两国过去的头衔是“穷国”,而现在更多被称为“大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太平洋亚洲地区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亚太”概念的崛起,亚太首脑和亚欧首脑都已实现定期会晤。亚非一些国家如埃及等还成了地区内的政治明星。非洲目前依然落后于亚洲的平均水平,但非洲早已解决了独立这样的基本问题,在追赶世界发展的潮流。大国领导人这些年往非洲跑得也很勤。
亚洲和非洲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大本营,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基本都在这两块大陆上。因此,这里的希望多,问题也多。总的来看,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国家政治局势仍不够稳定。“不稳定弧”贯穿的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动荡甚至战争的阴影还不时从亚非的某个角落里冒出来。虽然经过了50年的发展,但传统的饥饿和现代的金融危机都没有远离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波动性大仍是亚非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大格局没有明显变化,彼此的经济发展落差依然很大。即使上面说到的亚非大国、富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也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距离。据世界银行统计,今天,人口仅占世界20%的发达国家,拥有着全球75%的贸易和投资,以及90%以上的发明。
广大亚非国家的发展任务仍然很重,但今天它们面对的环境,与当年欧美国家早期工业化的环境已经大不相同。欧洲国家当年的崛起都伴随了武力征服和资源掠夺,著名的“无敌舰队”、圈地运动以及奴隶贸易,带来了资本主义列强早年的繁荣。而今天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走“剥削全世界”来养肥自己的老路。恰恰相反,目前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明显让发展中国家吃亏。西方在政治上的指责,在知识产权上的过度保护,在贸易上的苛刻标准和重重壁垒,都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制约。但另一方面,有利的因素也是明显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后发优势,即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引进最新技术,加快发展进程。
实际上,亚非国家大范围内认认真真谋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发展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有些国家试图通过在政治上照搬西方“民主”,来解决经济上的各种难题,但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成功的。胡锦涛主席在这次峰会上强调,要从本国实际出发谋划发展,这是亚非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根本之策。由于中国这些年发展经济获得巨大成就,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引起与会人士的高度重视。而几乎所有领导人的发言也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亚非合作的宗旨是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了,强大了,才能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