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韩国国防部长尹光雄在国会做报告时提出,韩国军方打准备开通中韩海空军军事热线。事实上,愿意与中国军方开通军事热线的对象还真不少。美国一直想开通中美军事热线,俄罗斯也提出过类似的意愿,海峡对岸的军方早就想开通两岸军事热线,但迄今为止没有开通。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各方与中国军方开通军事热线呢?
★各方都想跟中国军方开通军事热线
本月15日,韩国国防部长官尹光雄向国会国防委员会提交业务报告时称,为确保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安全,韩国与中国就发展两国海军空军间的相互合作达成了共识,目前双方正在商讨设立海军舰队司令部及空军防空体系间的军事热线电话问题,如果可能的话,双方的军事热线有望在年内开通。
韩国并非第一个提出想跟中国军方开通军事热线的对象。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美国媒体就曾经披露说,美国五角大楼非常热切地希望中美两国之间能尽快开通“军事热线”。根据美国的方案,只要热线开通,美国国防部长的电话可以直接打到中国国防部长的办公桌上。2004年2月,五角大楼负责政策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道格拉斯·费斯抵京与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将军举行例行性双边军事磋商。出乎中方意料的是,费斯正式向熊光楷将军表述了五角大楼想开通中美“军事热线”的设想,甚至还端出了详细方案。根据五角大楼提出的中美“军事热线”方案:热线的一头是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办公室,另一头直通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将军的办公室。如果有事的话,解放军的首脑如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郭伯雄和国防部长曹刚川将军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可以立即展开联络讨论。
海峡对岸的台湾军方早在五年前就表示过“希望开通两岸军事热线”。根据台湾电视公司2000年5月31日午间新闻报导,台“国防部长”伍世文在“立法院”答询时公开表示,设立两岸军事热线不但“可行”,同时也表示可由退役将领负责与对岸联系开始做起。伍世文透露说,事实上,两岸军事交流的提议,或是军事互信机制的建议,早在数年前即已有人主张。1998年4月台“行政院长”萧万长曾公开提议:为避免军事误判,两岸应建立军事互信制度,交换军事活动讯息,以便军事活动透明化,达到两岸和平。同时大陆军方人士“也曾于海外讨论建立军事热线的可行性”。
★中外开通军事热线受制两大因素
迄今为止,上述军事热线都还没有开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外军事热线没能开通呢?这主要归于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一是军事热线的“政治诉求”复杂。军事热线,是两国政治、军事领导人解决双方军事领域突发性问题的沟通机制。它是两国军事互信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技术角度看,它则是一系列保密通信设备与其操作人员的人机组合。军事热线不等同于元首热线,因为它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双方的军事领域,而不是广泛覆盖国民生活以及外交活动的各个领域。不过,由于目前各国的元首通常兼任国家的最高军事首脑,因此元首热线也包含着军事热线的功能。
由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所谓的军事热线并非单纯只有军事层面,比如说,韩国提出的中韩海空军军事热线的目的,韩国国防部的表述是:对西部海域发生的灾难做出迅速反应,并为实施救助进行密切配合。另外,两国还将对西部海域的不明飞行物、韩朝海上分界线附近非法捕捞作业的渔船信息实现共享。另外,这也适应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要求;五角大楼就中美“军事热线”开通的目的作了说明:在于谋求中美两国军队“经常交换意见”,防止因对对方意图“产生误解而陷入危机”;除此之外,五角大楼还对中美“军事热线”表达了这样的期待:增加与中国军队领导人的接触,希望中国军方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给一些帮助”;至于台湾军方提出开通军事热线的目的就更具“政治色彩”了。美国史汀生中心高级研究员艾伦一针见血地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是一个省,如何与大陆军方建起军事热线,其“政治意义”应该大于军事实效!
二是大陆独特的军事体制。中国外交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官员曾经告诉记者,军事热线的开通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其中就存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军事体制非常有特色,很难跟外军对接。比如说到底由谁来接军事热线,到底谁直接解答军事热线中提到的问题,都无法在外军或者第三方军事中找到对等方面。因此,军事热线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困难。
(附)名词解释:军事热线
现代军事热线的开创于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当时,美苏两国濒临战争边缘,但美苏两国领导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之间的信息传达,得6个小时才能到达对方的阵营,而等到双方领导人的命令传至前线时,战争可能早已发生。为了避免因误判或错误决策而爆发核战争,美苏两国领导人意识到双方建立直接联系渠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双方加速建立热线机制。美苏于1963年6月20日在日内瓦签署《建立热线机制备忘录》。美苏双方同意,建立直接联系渠道,在紧急状况或特殊事件发生时,保证快速提供对方的相关信息。两国政府相互提供对方有线、无线电报接收设施。军事热线从华盛顿的白宫及五角大楼开始,经英国的伦敦、丹麦的哥本哈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芬兰的赫尔辛基,最后同苏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接通。
最初的军事热线只架设在国家军事情报中心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之间,限制在美苏两国领导人层面。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边境问题日趋复杂,为了及时解决问题,避免误会,热线的级别也不再像以往那样“高不可攀”,各国在边境部队领导人之间也架起了“热线”。
目前,军事热线越来越普及。
首先,热点地区的冲突通常是军事冲突,需要双方使用军事热线,进行及时沟通;其次,反恐战争需要大国间建立热线联系;最后,由于近年来各大国之间高层互访不断,军事交流稳步推进,军事热线也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军事热线的作用当然是明显的: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美苏双方的战略核部队均处于戒备状态。正巧,以色列军方又误击了一艘美国通讯舰,美军误以为是苏军开始攻击美国舰队,因此立即命令美国第六舰队前往地中海搜救与援助,使得双方剑拔弩张。最后关头,美苏两国使用军事热线,化解了苏联对美国海军舰队在地中海活动的疑虑,澄清了彼此的意图,化解了一场核战争灾难。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美国再次使用军事热线,避免了战争扩大的危机。而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82年美国进军黎巴嫩等事件中,美苏两国也使用军事热线联系。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