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日报》4月20日载,今年该省组织工作的四个重点是改进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党内选举引入竞争、适当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
这几年来,发展经济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精兵简政,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裁员增率。但是我们很少听说有哪儿是领导下岗的,从来都是职工下岗,而所追求的减员增效却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这是为何?
在企业,多一名职工,一年也就多支出一二万元;在政府,多一名公务员,一年也就多支出二三万元。但是,在一级地方政府如镇党委,多一个副书记,一年的财政工资起码要多出五到十万元,而这仅是这一个人的工资,还有如要配一名秘书,一名司机,这二人一年又至少要十万元的工资,还有要配一辆小车,只说是二十万元的汽车,十年折旧就是每年二万,每年用于该车的费用至少在五万元,这还不算这名副书记用于接待各方来客的费用,更不算用于向上级有关部门打点的费用,还不算他到外地考察学习和参观的费用。
如此一算下来,一级党委只要多一名副书记,就一年就要多支出三十万元。所以,一级政府多一名副职,其费用就可以支出十名公务员,可以支出十多名企业员工。至于多一名副书记,在有关问题上就要多一道关口,多一道审批程序,公民在办事时就要多费一番周折,就会增大政府运作的成本,降低政府办事的效率。仅从节省政府支出来说,裁减副书记人数,就可以一方面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减少腐败的发生,节省政府运作的成本,也就是节省国家税收的开支,减少公民的负担,减少纳税人的负担,实乃明智之举,是顺应民心之举。
据报载,有的地方一级乡镇,除有一名正职书记和镇长之外,副书记或副镇长少则五六名,多则上十名。有一个县级市,竟然就有十一名副市长。当然,副职人数多,也许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事情在多恐怕也多不过国务院的工作吧,国务院有多少副总理?才四、位!而一级地方党委就有七八个甚至上十个副职!在中国,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地方党委或政府的副职的多少,并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岗,从而造成副职泛滥,极大的加重了公民特别是纳税人的负担,人为地给服务对象制造麻烦,设置障碍等。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人下岗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代价只是单独要群众来承担,领导干部没有这个义务?形式上的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如果连形式上的公平都做不到,领导与群众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竞争,又如何能让群众满意呢?因此,裁员增效,应该首先从领导做起,让他起到表率作用,给他们所认为的思想觉悟和水平都比他们低的群众做个榜样,如何?
( 责任编辑:柳剑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