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反对女生节 我们反对什么?

男生主动示爱,甚至连情人节那样的相互表白或女方送礼都做不到,说到底,三七根本不是一个女生的节日,它是一个男生主导的节日,也是一个强化异性恋罗曼史的排演。

编者按:多少年前,由一小众高校女生以戏谑方式发起的“女生节”,在被商家攫取之后,被注入各式消费的“肉毒杆菌”加以变形、再造、美化,成为商业利益在消费浪潮中掘金的漂亮名义。无害的“女生节”变成商家的摇钱树,不仅帮助商业力量在更多的节日经济上淘金,更进一步地强化既有了消费主义主导下的男权观念,令后者以一种隐蔽的甚至是喜闻乐见的方式固化性别偏见。今年,反对女生节的声音迎着商业力量而上,在表达不服从的立场后,致力于正本清源,廓清妇女节关于权利的真正涵义——这个涵义本来就远离了我们,而后被商家精心“埋葬”,现在到了发掘妇女节真相的时候。

文 | 李思磐(搜狐特约评论员)

“三七”这一天,我的微博被评论和转发淹没。起因很简单:我在一群女大学生为了“改造女生节”或者“反对女生节,要过妇女节”而建的一个群组,她们设计了很多活动,也密切关注各地高校的“女生节”动态。群组中刷屏的一组组三七节校园横幅真的让我们莫名惊诧,难以想象在万马齐喑的大学校园,如此大量、无疑是性骚扰的横幅,竟然可以安全地悬挂在校园公共空间。

我在微博上发出了那组图,可是没想到到半夜为止,这个帖子有一千多万的浏览量,成为当天的热门。这让女权主义者们发起的#反三七过三八#的话题,阅读量达到了七千多万,完胜商业推手们发起的相反的标签。

我微博招致的批评,主要是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图片中,相比起那些有明确性字眼的,第一张来自东北师大的“国家唯一指定儿媳妇儿”,这间大学的学生认为没有问题,跟其他图片放在一起,我玷污了学校的“清誉”。还有一些学生也认为,尽管女生节男生的戏码主要是模拟异性恋关系的“示爱”,但并不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平等的关系,愿意欣然受之。甚至于,半夜我看到某个系的女生收到的男生给的女生节礼物是黄瓜,旁观者看来,这确实是充满性暗示的,然而收礼的人也并未表示什么不高兴。

男生主动示爱,甚至连情人节那样的相互表白或女方送礼都做不到,说到底,三七根本不是一个女生的节日,它是一个男生主导的节日,也是一个强化异性恋罗曼史的排演。这种异性恋的模式,是性别不平等的社会规则在私人关系中的反映,它要求男性充当唯一的表达者,并且不管对方意愿死缠烂打之后等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再“传为佳话”。一些非异性恋的女生抱怨说,这种活动让她们很不舒服。当然,不舒服的不仅仅止于非异性恋女性,很多异性恋女孩对横幅中女孩被设置的“傻白甜”以及潜在追求对象角色觉得不舒服,也对强行闯入女生宿舍这样的暗示性禁锢/狂欢的活动,觉得不厌其烦。跟前一段时间的华中科大泼水节一样,这是一种集体仪式,很多时候是象征意义上的群婚制,但女生们是被动参与的——一些参与“反三七过三八”的女生之所以要反,是因为长期被动参与,被送礼物,被喊楼,被送花,被示爱,连表达反对声音的机会都没有。

但凡是仪式或者习俗,不同流俗的人总是面对很大压力,会被认为不合群,没有团队精神;从众心理就是这样,一旦跟大多数站在一起,就认为自己天然正确,而不需要仔细思考是非,中国留美留学生的霸凌事件是如此,安徽黄山田家炳中学的性别霸凌下春药事件也是如此,QQ聊天中竟然会有“一个班支持你”这样的话;华科泼水如此,支持女生节的人也是如此。

何况女生节有着巨大的校园商业潜力,是商家乐于推广的活动,某团购网站就多年致力于这个节日的耕耘,今年更是找了娱乐达人范某做广告,要求“女生节取代妇女节”。

女生节的源起虽然模糊不可考,但是在其操作的过程中,主要的考虑,是把年轻的女生,从“妇女”中剥离出来,对于很多女生来说,由于妇女节长期空洞化,以及通俗文化中,把“妇女”与中老年、没有性魅力、结婚生子挂上钩,她们认为妇女节与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妇女节传统中所要求的平等权利,哪一条跟她们没有关系?要知道十年一次的全国妇女地位调查,女大学生还是追加问卷的特别群体之一——调查的结果是让人担忧的:尽管女生在学业指标上整体超过男性,但如果目前的性别歧视得不到有力的规管,她们的后续职业发展和收入几乎是注定不如男生的。

过节当然不是些微小事,不然就不会有国庆阅兵了。过节的活动组织,围绕节日讨论的话题,本身就在言说、在教育、在规范——女生应该是什么样的,男女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两性有什么不同。

女生节按照男性的目光,将没有性魅力的“妇女”与年轻可欲的“女生”分开过节,给年轻女生被照顾,被“关爱”的优先权。横幅有很多关于“女生”和“妇女”的话,譬如“今天不陪她过女生节,明天她和别人过妇女节”,非常清楚地表明,这种“关爱”,建立在男性的性别利益和贞操情结之上。

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女生节的剧码,横幅上的文字,无非是如此界定男女:男文韬武略经世济民,女才情芳华令人爱慕;横幅一再申明要“保护”女生(女生通常学业上更优秀一些,如何保护?毕竟这不是丛林狩猎的时代了);对女孩的称赞大多是“甜”、“美”;对女孩角色的界定是“带娃”“贤淑”“媳妇儿”。因此,女生节把传统、刻板并且不切实际的男强女弱、男主动女被动的角色分派给双方,强化异性恋模式,并且强化异性恋关系在女生生活中的中心位置。女生的专业才能很少被赞美,因为这并不符合男主动女被动的设定。女生节的“关爱”,其实是强迫学业成绩并不弱势的女生,扮演柔美弱小惹人怜爱的“被弱势”角色,在一个女性悄然崛起的时代,演出女德规训的戏码。

所以,我们反对三七女生节,并非反对一个普通的校园文化节庆,而是反对这个试图在青年女性中取代妇女节的活动,反对其背后对男女生灌输的,是与妇女节所代表的妇女权利相悖的意识。三八节的历史众所周知,在联合国的定义中,3.8国际(劳动)妇女节是纪念和肯定普通妇女对社会贡献的纪念日,在世界各地的纪念活动,大多聚焦在检讨性别平等的进展,号召大众协力争取妇女权利。而女生节,把权利的主题全盘取消,代之以“关爱”,让女生失去了一个理解自己的性别处境的机会。

如此设定的女生节,出现重口味横幅、骚扰性的活动设置,根本不是意外,而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它只关乎男性的欲望和想象,带来的那点小恩小惠,根本无关女生的福祉。它让大家对公共生活的界限不再敏感,对骚扰和冒犯习以为常,等到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在女生节上办家家养成的习惯,会导致很难下咽的后果,尽管,在大学校园里,这样的后果也并非不存在。

本文作者为新媒体女性网络负责人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