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严肃处理”是否足以捍卫高考严肃性

  高考招录正在进行,江西省也公布了高考当天弊案的处理结果,其中有22名涉案公职人员。江西省的处理不可谓不严肃,但是却难以让民众放心, 整链条式的堕落让高考严肃不起来。高考之大大于天,没有雷霆万钧,必有杂草丛生!

  文|萧锐(法律人,时事评论员)

  轰动一时的2015江西南昌高考替考丑闻,昨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共处理各类人员42人,其中,6名替考组织者及中介人员已由公安、检察机关立案查处;7名被替考考生和7名替考者,已按教育部第33号令及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对涉案的22名公职人员:分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撤销党政职务、党政警告降级等处分,部分公职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

  由南都卧底记者揭露的这一起江西南昌高考弊案,经过这么长时间沸沸扬扬的全国讨论,是否会随着这一纸处理结果通报而最最终归于沉寂,就此作罢?有些问题可能并不需要给出答案,公众自可以亲眼目睹。

  我现在最感兴趣的有两个问题:其一,被分门别类列出来的处理结果,与此前媒体冒极大风险卧底揭露出来的整个替考利益链,是否吻合,又有无缺漏?如果有,是人力所不可能穷尽的正常疏忽,还是涉事地方有关部门的刻意为之?其二,相较于对替考组织者、替考者以及被替考者的处罚(甚至可以说惩罚),对为整个替考流程提供方便、甚至参与其中的诸多公职人员,处罚是否过轻?22名公职人员,只有3人最终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他多是党纪政纪处分,换个角度理解,涉事官员的党政职务和身份,是否成为了免于司法调查的挡箭牌?同一种罪错,一个党员干部第一层处罚,就是党纪政纪,如果不是党员又无行政职务,是不是就直接移送司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南都卧底报道中,记者作为卧底枪手之一曾以身涉险,最终进入考场,最终配合警方对替考组织成员进行了抓捕。目前公布的对替考者与被替考者人数,一一对应,都是7人,如果卧底记者不在处理范畴的话,一一对应的替考、被替考处理链条,是否有人被漏掉了?这个字面上就能看到的数字矛盾背后,是警方在查处此次高考舞弊案件过程中一些情况的不及时公布,抓捕人数多少,最终是怎样的处理,公众其实并不太清楚。

  目前看到的公职人员处理结果,所涉部门包括教育局、考试院、招考办、体检医院以及涉事考点相关人员,耐人寻味的是,此前媒体记者亲历的整个替考流程,显然不仅上述环节。比如卧底记者在考试前拿到了根据记者提供的身份信息伪造的身份证和准考证,事实证明相关证件也确实通过了高考考场的检验,那么是否有公安机关相关人员参与了身份作假?在整个替考者身份信息与被替考者信息可能多次更换的过程中,包括教育考试院在内的公职人员,是否党政处分已经足够?此外,涉嫌私刻公章,串通、贿赂的事件最直接公职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但其贿赂的对象是否如通报所言只有区教科体局招考办的正副主任,其他涉事领导干部真的是在没有好处的情况下,义务为此次替考窝案睁只眼闭只眼、弄虚作假?

  社会对于高考的讨论,从未停歇,尽管高考制度存在的诸多不足和弊病也渐成社会共识,但在其他更好的人才选拔机制成型之前,不能否认高考依然是相对公平的人才甄选方式。高考舞弊对这个制度所造成的伤害,首先是让考生在试卷面前仅存的一点公平被击碎,底层考生不仅输在起跑线上,又再次输在跑道上。其次它还让整个考试的秩序、权威性遭遇重击,从身份信息造假到整个替考流程的组织,显现出溃败之象的已经不是个别环节,而是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溃退。

  替考成为一桩尽人皆知的生意,而且是好大一桩生意,多年来查处了一起又一起,甚至一些地方和某些高校俨然成为替考产业的大本营,这是江西高考弊案这一凑巧被揭露出的丑闻背后更令人吃惊的社会问题。现有的惩罚是否足够遏制和震慑,这是很多人在问的问题,在此之外必须看到,法律制裁是否确定无疑的到达,没有人可以逃避惩罚,也是震慑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江西高考舞弊事件可能就此划上句号,除了少部分涉事官员被开除和移送司法,以及最直接的替考组织者可能被追究刑责,其他各种党内警告、行政警告处分都有时效期,待时间流逝,新一年的高考是否依然会有如出一辙的替考弊案被发现,或者根本不会被发现?当然,可能不是在南昌……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