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栏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英雄
英雄
 
  “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
  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近日公布的中学生“十大英雄排行”调查透露了很多值得关注的信息。<<<全文

  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就是现实的主流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这份“英雄排行榜”也是如此。
  正如近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之辩曾引起轩然大波、“保尔与盖茨比较”,“狼牙山五壮士”退出课本,“赖宁”退出学校无不引起高度关注一样,“英雄谱系”的变化和驳杂都反映了时代的重大变化。
  不过,与孩子们的“英雄”观和变化相比,更重要的是这英雄观是如何通过学校、家庭、媒体等等力量作用而成。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地反思一下,古往今来,人类对英雄人物的评价标准和原则究竟如何。
  关键词:十大英雄 英雄史观 英雄观的形成
  推荐评论英雄主义还是蠢猪主义?
英雄
正面来看:


  读罢新闻,亦惊亦喜。惊,缘自父母也可以成为儿女心目中的英雄,而且还位居“榜眼”。在外国,孩子把父母视为头等英雄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没有谁比父母更爱、更照顾他们。而在国内,此前所作的同类调查中,父母甭说入三甲,甚至无缘前十;喜,因为中国的孩子开始认识到父母的艰辛与伟大,把亲情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练洪洋 张睿 来源:人民日报)


  如今,我们也需要更为广阔、更为雄浑、更有活力的和时代相吻合英雄观,需要更鲜活、更生动、更能代表时代的英雄。刘翔、杨利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这种英雄,他们的应时而生,也正是恰逢中华崛起之时的最鲜活的形象代表。(我心朝翔 来源:人民网)


  从调查结果看,毛泽东、任长霞等人物为学生所推崇,表明在政治观上,学生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心中的英雄人物要么为国家复兴做出了丰功伟绩,要么为国争光,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父母名列第二,这反映出孩子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更人性化、亲情化。(杨亚民 来源:京华时报)


  可以发现英雄的“成分”很复杂,有伟人,有影星,有现代偶像,也有相对遥远年代的烈士,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父母和刘翔名列其中,而且和毛泽东、周恩来这样的伟人放在了一起,要是放在十年前,这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中学生不再像他们的前辈们那样需要以“标准”答案来回答问题。普通人通过努力就能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这是此次调查最令人欣喜的发现。(陈璟 来源:宁波日报)
反面来看: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许多学生最崇拜的就是科学家。当时老师让学生写作文《我的理想》,十个人当中就有八九个人的理想都一样,都是要当科学家。现今的学生和以前的不一样了,尤其是从9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家、政治家这些昔日父辈们的偶像,已被今日部分少年淡忘。据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科学家在孩子们的眼中是伟大的,但和前几代人比起来,由于娱乐圈和体育界的明星不断“崛起”,科学家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许多,崇拜科学家的中学生只占18.5%。(来源:人民网)


  我们的中学生的英雄谱系怎样如此落后?当代的政治英雄在哪里?杨利伟伟大,还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伟大?刘翔跑得快,还是袁隆平这位“农业皇帝”成就更辉煌?中学生心中的英雄没有一个是科学家!这是因为编教科书的老爷子们思维陈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七十年代小学二年级教材内容,现在居然是一年级语文课文。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打水井要靠自己,为什么让红军打水井?幸福不是靠别人,更不能靠毛主席。


  在美国也曾实施过类似的调查,而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毫不犹豫地将父母排在首位。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即便父母都是毫不起眼的普通人,也还是自己心目中最了不起的英雄。
  而中国青年抱定“大丈夫当扫平天下,何在一屋”的想法,追逐英雄,鄙夷平凡。这种狭隘的英雄观,其本质是将英雄和凡人对立,英雄就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异化为精致无缺的脸谱,脸谱化的英雄观不但歪曲了英雄的真实形象,而且往往导致个人崇拜的泛滥。(谭彦华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英雄
  中国孩子的十大英雄:
  1、毛泽东;2、父母;3、周恩来;4、雷锋;5、刘翔;6、成龙;7、任长霞;8、刘胡兰;9、董存瑞;10、杨利伟。

  美国孩子的十大英雄:
  美国一家从事市场研究和咨询的公司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合作,以“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对1022名美国中学生进行了民意调查,最后公布了一份"美国孩子心中的英雄谱":1、耶稣;2、马丁·路德·金;3、科林·鲍威尔;4、约翰·肯尼迪;5、特莉萨修女;6、罗纳德·里根;7、亚伯拉罕·林肯;8、约翰·韦恩(影星);9、迈克尔·乔丹;10、比尔·克林顿。

  美国孩子心中的“生活中的英雄”:
  这项调查是与上面的调查同时进行的。依次排列如下:
  1、罗恩达·康纳姆——“耻辱地活着,比死亡更可怕。”
  1954年10月31日生。1991年2月27日,空军少校康纳姆在海湾战争中被俘:8天后,双臂骨折、一膝粉碎、右肩中弹的他奇迹般地生还,震动美国三军被授予“杰出飞行员十字勋章”、“铜星勋章”和“紫星勋章”
  2、休·汤普森——“作为军人,我奉命参加战斗,但我拒绝参与屠杀!”
  1943年4月15日生。1967年参军赴越南战场。为了使美军包围圈里的9个越南平民(其中包括5个儿童)免遭屠杀,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在经历了无数调查审讯、非难后,1998年3月6日,五角大楼迫于外界压力,授予他越战纪念奖章。
  3、玛瑞恩·普里查德——“小时候,当法官的父亲告诉我:这世上,正义高于一切。”
  1920年11月7日生。1942年春天,普里查德在荷兰,为了搭救三个犹太孩子的性命,年仅22岁的她英勇地击毙了一个纳粹军官。整个二战期间,她利用自己在荷兰的房产,从纳粹的屠刀下救出一百五十多名犹太人。>>>更多

  中国孩子的评价标准:
  1、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2、能感动我;3、让我特别服气;4、能够鼓舞我前进;5、善良、有爱心;6、宽容大度;7、舍己为人;8、大公无私;9、正直勇敢;10、品德高尚。

  美国孩子的评价标准:
  1、 他们的贡献超越了自己的职责;2、 他们在压力下能够英明决断;3、 他们置生命、财产和荣誉于不顾;4、 他们在一项美好事业中名列前茅;5、 他们超越了自我。(引自《环球时报》)
英雄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而后等到成年,只要不是傻子和白痴,对这个世界就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从婴儿到成年,从无知到有知,这个过程并非自然而然就发生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家庭、朋友或者偶像、同辈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体、社区文化等几个重要力量决定。从“孩子心目中的英雄”这个调查可以很显著的看到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体对孩子英雄观形成的影响。

  青少年价值观九成源自媒体
  央视青少节目中心主任余培侠说,研究数据表明,4到14岁的儿童平均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22小时,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时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习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全文

  媒体取代家庭和学校
  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社会化过程则交由媒体来完成。孩子们多数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的。电视甚至充当了家长的替代者。有些家长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用电视给孩子做伴、以减少孩子的干扰,于是出现了“电子保姆”一说。<<<全文

  媒体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实”
  从电视本身的特点来说,除了文化要求低、直观易懂之外,电视还比广播、印刷媒介更能让观众产生参与感,因此更接近面对面的传播;同时它能提供具体的图像,使观众不易遗忘,因而可能具有其它媒介所难企及的劝诱与施教的独特效果。有学者在研究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时强调,直观性信息有助于传播的劝服性。所以,电视比任何媒介更能影响儿童。<<<全文

  教育部负责人谈意识形态教育
  问:在学校中是否存在灌输意识形态的现象?是否因此对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灌输意识形态的说法不准确。准确地说,学校进行的是意识形态教育或者价值观引导,这是世界各国学校带有普遍性的作法。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只是称谓不同,有的国家称之为意识形态,有的国家则称之为价值观。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在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引导人民,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国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或价值观引导,是根据大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生活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例如,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程,通过深入浅出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对社会生活的初步认识;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围绕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讲授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常识,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高中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简明扼要地讲授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系统讲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以及政治和法律意识等……<<<全文
英雄
“狼牙山五壮士”退出教材

  3月21日晚23时,“狼牙山壮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在湖南衡阳169医院与世长辞,“我早就该去找我的战友们了,他们整整等了我70年。”这是葛振林老人在实行气管切开手术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五位英雄团聚了,但现实是,这个英雄的故事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记者昨日也了解到,《狼牙山五壮士》已被从课本中正式删除。
  “我是伴着这个故事长大的,但现在我的孩子连什么是狼牙山五壮士都不知道。”一位网友发了这样的帖子。
  支持:不必忧虑“狼牙山五壮士”退出课本
  反对: “壮士精神”不能“人走茶凉”
  <<<更多争论
“赖宁”退出学校

  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始实施,新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从新学期开始试行,规范中取消了“遇到坏人坏事敢于斗争”的内容。为强调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一度被树为少年英雄的赖宁的照片,最近纷纷从北京市的中小学校园的墙上被摘下。
  “我是伴着这个故事长大的,但现在我的孩子连什么是狼牙山五壮士都不知道。”一位网友发了这样的帖子。
  支持:少年精神与成人道德的“反差”
  反对:中小学生不再需要赖宁?
  <<<更多争论
岳飞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

  有消息说教育部教学大纲规定以后不再把岳飞当作民族英雄,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争论。普遍的看法是,把岳飞这些民族英雄的桂冠摘去,将很大程度上引起教育断层、历史生态的危机。批评者进而对此举究竟在多大意义上促进民族团结怀有疑问。  虽然后来又有消息说,一切都是谣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岳飞的民族英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事实上,岳飞的问题始终是历史学家的公案之一。而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与所谓的将大屠杀纪念馆改为和平纪念馆的功利性历史观颇有牵连,因此,关注就并非不必要。
  支持: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反对:把岳飞拉下“民族英雄”的圣坛后下一个轮到谁?
  <<<更多争论
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

   200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之后在全国各阶层人群中,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个是理想主义、艰苦奋斗、勇于献身、无私无畏的战士,他代表了我们这个社会所一贯倡导的主流价值,也代表了自有人类以来超越时代的一种道德英雄。另一个同样不能否认的当代天才比尔·盖茨,他代表的则是对历史前进趋势的准确把握。在当代社会,我们究竟应该倡导什么样的精神价值?推崇什么样的英雄偶像?
  观点一:盖茨与保尔:哪个更重要
  观点二:谁曾让我们感动——70、80、90年代的偶像变迁
  <<<更多争论

【我来说两句】
请给本专题打分(5分制)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出品

搜狐媒体评论

责编:柳五


往期专题

向香烟宣战!中国的两难选择

文革博物馆是如何诞生的

纪念邓丽君逝世十周年

费孝通留下的农民进城问题

2亿中国人受职业病威胁!

纪念伟大的爱因斯坦

没心没肺的新闻语言

谁在为文贼郭敬明喝彩?

赵忠祥老师 当然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