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丨柯锦雄
最悲伤作文——《泪》8月在网络上的流传,引发外界对大凉山贫穷问题的关注。按照一般逻辑,应该是当地政府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并安排老师进驻。然而,事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美好,在迎来关注的同时,也迎来了拆迁。《泪》的发现者、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在对所开办的索玛花慈善小学进行扩建改造时,迎来当地政府的《限期拆除违建通知》、对支教者无教师资质支教的叫停。安徽网友“探路者”说当地政府这种行为是,“我们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 |
索玛花爱心小学的正门,现在校门紧闭,学校已经停运。 |
当地政府此举一下子就惹来了网民的非议。浙江网友“钓鱼小猫Fishing Cat”说当地政府“不能什么事情你不去做,还不许别人去做嘛!”江苏网友“光明磊落的阴谋家”痛骂,“当地官员还真不要脸。自己不干事,还不准许别人干。”浙江网友“的确良”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你给一个没有饭吃的人一个面包,有关部门出现了,说这面包没有达到营养标准,给他吃属于违法乱纪了,最后......”在吃饱与吃好之间,当地政府选择了吃好,结果大家都没有吃的了!
而对于当地政府的执法逻辑,一些网友也提出了异议,还是浙江网友“钓鱼小猫Fishing Cat”,认为“既然他能非法办学,还能有学生,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学生为啥不去合法的学校就读呢?当地有合法的学校吗?如果没有,这所学校的社会效益是好还是坏就是评价她是否具备合法地位的依据了,政府该做的就是给她一个合法的名分而已,而不是要拆除!”而天津网友“a啊-通世”也怀疑“如果当地有官办的学校,孩子们怎么能去爱心小学?由此可见可见当地官员在撒谎!”
![]() |
政府这种行为被许多网友认为是“报复”,江苏网友“黃泥山人”表示“童言无忌,一个小孩子的作文《泪》,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到这贫困山区,引向到尸位素餐的父母官,盛怒之下,把怒火撒向学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报复。”江苏网友“lygckb”更是表示“是自己责任内事情不做,别人做还遭到打击报复,这样的政府行为才应追责。”
但并不是所有网友都反对政府的行为,毕竟政府依据的是现行法律的要求。慈善固然有其崇高的道德影响力,但是道德不能超越法律,所以四川凉山当地网友“雨云”认为“看事,不能看表面,也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公益办学支持叫好,但做事也应有规有矩,不能做违法的事,也不能把孩子的生命当儿戏。”另外一位当地网友“雄才大略”也表示“做慈善是好事,在社会应当得到大力褒扬;如果是打着慈善的名誉在做违法违规的事情的话,就应当受到纪律和制度的约束,所以建议所有网民认真甄别,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擦亮眼睛吧!”最后当地网友“诛笑靥”称“打着公益的牌子做违法,是对孩子生命的不负责。”不过这些支持的声音都是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着实令人奇怪。
![]() |
最后,就有一些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浙江网友“瑆謃徔約”称“他说你合法你就合法,他说你不合法你就不合法。他们只会按部就班,现在的领导,我们都可以当,不需要一点智慧。”云南网友“公公土”则表示“什么都要资质,什么都要手续,我们的前辈们都在不需要资质的时代养育了我们这些需要资质时代的人,哪他们是不是做错了?”这位网友也提出质疑“教学点的设置有没有问题,让一个1-2年级的山区学生走几小时的路上学,是不是也有问题?该学校是有收入的学校吗?如果只是做慈善哪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
这种利用资质、规则来限制这些慈善学校的政策,被河北网友“altxyk”强力吐槽,“利用规则限制进入,想做好事也要有资质了,所以好多时候老人倒地也不敢扶了,谁知道会不会有一个扶老人的资质。”而湖南网友“处长207”用彼种不正义来否定此种不正义,“就算这个学校没有办手续吧,城里有钱有权的人先建后报的事还少吗?违法建筑还少吗?也没见拆吧?难道补办个手续就这么难,几百万爱心捐款就打水漂?”并不是有人破坏规则,其他人就有资格破坏规则的。
![]() |
北京网友“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正义”对此表示担忧,“看来以后不能支教了,因为许多热心的支教青年都没有有教师资格证。那么以前宣传的义务支教都应该归纳为非法从教啦。哈哈,奇特的逻辑,奇特的举动和措施。”很多大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就是去一些贫困地区支教,很多志愿者的志愿工作也是从支教起步的,如果严格按照政府规定,以后支教的估计都是师范学院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人了。由此,河南网友“答对了”发出无奈的感慨,“孩子们升国旗爱国的时候,不知道国家并不爱他们的学校。”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国家爱他们的学校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