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并讲话,这意味着中央第三轮巡视启动。有分析认为,与前两轮中央巡视相比,此轮巡视提出将对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开展专项巡视。王岐山在部署会议上更是明确指出,“机动灵活开展专项巡视,使之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专项巡视”为何会成为髙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法制日报》记者就此与反腐专家展开对话。
改革巡视制度约束公权力
记者:中央首轮巡视揪出不少“苍蝇”“老虎”;第二轮巡视后,已有24人被调查,其中包括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金道铭、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两只“老虎”。根据目前的信息,参加第三轮巡视的有14个巡视组,比之前多出4个,这是否意味着巡视范围、力度将加大?
任建明:的确如此,第三轮巡视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巡视单位比较多,巡视的14个单位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地方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常规巡视;一类是对企事业单位的专项巡视,即针对前期发现的特殊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巡视。
竹立家:还有第三种模式是民主化巡视,主要是针对巡视组接受的公众举报、反映。
记者:据此前媒体报道,用人问题将是此次巡视的重点。
竹立家:在过往巡视过程中,的确发现在用人上存在很大问题。可以这么说,腐败基本上是因用人不当造成的,怎样把德才兼备的人选上去,是我们未来能不能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任建明:在以往巡视中发现的腐败问题里,或多或少都存在用人问题,所以不排除专项巡视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可能。
记者:从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今年年初的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都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此次巡视中出现的专项巡视是否属于改革新部署?
任建明:中纪委在此次巡视中落实专项巡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巡视,顺应了监督制度建设的步伐。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巡视工作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决,也就要求巡视必然要走到专项巡视这一层面。
竹立家:之所以要改革巡视制度,因为巡视是规制和约束权力的杠杆和基础,可以有效对滥用公权力形成常态化的约束。需要明确的是,巡视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专项巡视不是新近出现的,原来就已经存在,只是这次更加突出。
记者:专项巡视有哪些特点?
任建明:专项巡视的特点恰恰在于“问题导向”。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巡视任务是综合还是单一。专项巡视主要是针对一个或两个任务,是将已经发现的问题作为重要线索或问题导向,而且这个已经发现的问题在某个部门或单位已经具有普遍性;在效果方面,专项巡视是针对一个或两个问题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面可能会窄一点,而常规巡视发现问题的面会宽一点;从监督来说,应该各有优势,专项巡视就某一问题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会更高,常规巡视对普遍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对某一个单项问题的了解比较局限。
专项巡视形成监督威慑力
记者:此次专项巡视之所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15日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王岐山明确表示要使专项巡视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专项巡视的威力到底在哪?
任建明:专项巡视会发挥巡视监督的威慑力,让巡视形成压力,不光是被巡视的单位感受到压力,对于其他单位也是一种警示。另外,还可以促使各地方各部门主动采取措施,主动防范巡视的某一问题。
竹立家:目前有一种现象,就是个别存在问题的官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天高皇帝远”,专项巡视会对这种现象形成有效压力。
记者:就像您刚才提到的,与常规巡视相比,专项巡视的特点在于“问题导向”,针对特定问题、特定领域、特定人员开展巡视,哪个地区或单位问题多,就向该地区或单位派驻巡视组。第三轮巡视对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进行专项巡视,很多公众都猜测这三个单位是不是存在问题比较多?
竹立家:教育、科技、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巡视首先就是对重点领域展开。不能说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这三个单位问题较多,应该是这三个领域的问题比较多。
任建明:实际上,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在接受监督,通过调查看哪些部门存在突出问题,再根据“问题导向”,专门挑问题严重的单位优先进行巡视,抓主要矛盾、主要问题。
记者:中央巡视工作此前的工作规律,是在5年内也就是一届地方政府任期内,对各地巡视一遍。事实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密度超过以往。巡视工作在下一步还将有哪些改革措施?
任建明:未来应以巡视的效果、监督的威慑力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首先,在巡视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其次,在巡视人员授权方面也要有所改善,目前巡视人员只有发现问题的授权,不能去调查问题,未来可以在这些方面有一些探讨和突破,给予更多的授权;第三,巡视工作经费保障也要改善。
相关评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