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条意见真的多吗?个税法如何修改,起征点多少、税率多少,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这是个税法征求意见数之所以能创下单项立法之最的根本原因。 3000元起征引发争议 相关部门提出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当然也是经过精密的计算。然而前不久财政部在解释个税起征点为何设定为3000元时提供的数据时,却证明了3000元起征点偏低。财政部引用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但国家统计局是按照“住房月支出111元”计算人均消费支出,进而计算出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支出为2167元/月。 杜绝被代表,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在个税公开征求意见的一个多月内,立法机构先后召集专家和“公众代表”座谈。在这两个座谈会上,对个税免征额3000元等内容的肯定,成为主流。这与很多民众的感受不符,也和社会舆论有些错位。如近日,网易财经就调查了国内百名经济学家,过半经济学家赞成 5000元个税免征额,这也吻合了相当一部分大城市公司职员的诉求。相比偶然选中的专家和公众代表进行的座谈会,这23万余份民意或许更真实可信。尽管是一个意见的“大海”,但其中必有真知灼见。这有赖于有关部门,能否将这些民意客观而真实地呈现给公众和立法者。 |
23万条意见的收集,和起征点3000元过低不无关系,过半经济学家赞成将其定为5000元。 |
民众的纳税意识已经觉醒民众把意见提交上来,就是希望在个税的立法中有所体现。所以,个税草案会不会因为此次意见征集而做出调整,或者做出怎样的调整,正是征求意见结束后,民众最关心的事情。 关心切身权利,立法过程需要公开相比过去毫无怨言的光纳税而不知道追问纳税的多寡,如今民众的纳税意识已经广泛觉醒,对自己利益和权利的重视也不同以往,因此,有质疑、有担心,都很正常。立法机关公开征集意见,本身就体现了对民众权利的尊重,而回应这种担心也当是“尊重”的一部分。只要立法环节的博弈透明、充分,相信最终个税的调整也就会和民众的预期一致,也就能打消很多民众“被代表”的疑虑。 23万条民意也需要细化、区分 公众目前关心的是:这23万条意见体现了哪些民意?立法机关如何吸收这些鲜活的基层意见,立法中如何体现公众诉求? 互联网的普及让民意表达更直接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民在立法中实现利益表达的效率大大提高,这就使得另外一个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如何使人民的意愿不至于沉没在声音的大海中,如何使法律真正在民意的基础上被创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既使征求到再多的意见,也不过仅仅是个数字而已。 |
关注个税改革也有不得已的原因:物价飞速增长而工资增长缓慢,民生压力加大。 |
立法应该体现公众利益诉求民意从不会隐藏,也不会迟到,只是等待被倾听,被打捞,被重视。 民意的理性传达可以完善立法民主 去年车船税立法公开征求意见时,对民意的处理已从定性到定量、从“内参”到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向社会公布了公开征求车船税法草案意见的结果:近10万条意见中,赞成草案将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的占36.77%,要求对草案进行修改、降低税负的有53137条,占54.62%。今年2月25日,在吸纳民意的基础上“大修”后,《车船税法》被立法机关表决通过了——分档征税、八成车主税额不涨。 民意等待被倾听、重视 立法者妥善吸纳基层民意,对完善中国民主制度有重要意义。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实行间接民主,所以最高立法机关直接倾听基层民意,民主渠道才能更通畅。另一方面,更多基层民意介入立法进程,才能有效扭转目前“部门立法”的局面,使法律更能体现公众的利益诉求,不为行政部门、利益团体所左右。
|
立法者妥善吸纳基层民意,对完善中国民主制度有重要意义。 |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