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斌认为,划算不划算?即一般情况下,参保者的最后所得是否比现在所缴纳的多?如果不能,为什么要继续交?此一种情况,以最近引起争论的“每月定存500元,养老不再靠国家”为代表。
数据显示:今年,累计有3800万人中断缴纳社会保险。其中的重要原因,应该就是信心丧失。(11月28日《华夏时报》)
信心丧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划算不划算?即一般情况下,参保者的最后所得是否比现在所缴纳的多?如果不能,为什么要继续交?此一种情况,以最近引起争论的“每月定存500元,养老不再靠国家”为代表。其二,能否持续?即参保者退休时,社保体系还在不在?如果社保体系几乎不可能撑得下去,参保者不认为自己真的有享受退休待遇的可能,他当然就不再缴费了。
因此,必须算账给大家看。算账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审视的过程。
以第一种情况为例。所谓“每月定存500元,养老不再靠国家”,要承认其敏锐。死抠现行的制度条款,以养老保险为例,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及其企业的缴费、利息总和确实远大于其所得。这当然与缴费比例太高而保障水平太低有关,但不能因此就武断地说劳动者亏了,因为近些年来,政府每年都以行政方式给社保退休人员增加了工资。问题在于行政方式的随意性大,明年还涨不涨,后年还涨不涨,民众心里没底。更直接些说,这已经是2013年岁末了,2014年时,社保退休人员的工资还涨不涨,几乎就没有人知道。
当问题随数据暴露,应随之以制度改革。具体些说,就是必须在大幅降低缴费比例的同时提高保障水平。在技术手段上,则是与国际接轨,废除计划体制残留下来的、乱成一锅粥的所谓“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直接将缴费与个人收入挂钩,且退休待遇与缴费标准挂钩。为扶助弱势群体,科将缴费分段,低段补贴多,中高段补贴少。同时,参考物价指数,每年给予调整,保证其实际购买力不缩水。
须知现行的社保源自国营、集体企业间的一种互保机制,先天就权利不清晰,后来直接扩展为社会化保障体系,本来问题甚多,是亟待改革的。
在第二个问题上,很多人也有担忧。首先是社保体系历史欠账太多,即此前无独立帐户,没有积累,于是彼时的国营、集体企业劳动者退休了,只能挪借现在劳动者的缴费去发放,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空帐”。其次是财政补贴太少。据国家审计署公报,在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上的投入总计7555.34亿元,仅占当年全口径财政收入的5%左右,就财政投入力度而言,仅为发达国家的1/10左右。凡此种种,当数据清楚、问题清晰后,都必须有的放矢地予以解决。
反之,没有改革的勇气,不敢算账给大家看,越来越多的人将会“用脚投票”。远离社保体系是个人的无奈,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斌)
延伸阅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