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解读中央政治局:中央决策集体的运作
近段时间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开幕以来,中国网上和坊间热议中共十八大常委蔚然成风。在11月13日的十八大新闻通知传出“11月15日上午11时,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一楼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的消息”(11月13日 人民网),各路媒体争相报道,跟帖井喷而至,令人看到了公众对政治局常委的迫切期待。
人们知道,今年是中美换届之年。就在美国总统选举在11月7日揭露之际,中共十八大举行了预备会议,与美国人盼望的总统人选水落石出的心情不同,中国公众却十分关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新班子诞生。显然,美国选总统的是总统一人,而中国人关注的是选举政治局常委一班人,这就像媒体所言的“集体总统”。这既是执政理念的不同,也是国情的不同。中共十八大产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中央委员会的决策和核心班子。对于政治局常委,中国坊间总是以尊敬的目光关注其一言一行,维护着光亮的形象。
对于政治局常委建设,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胡锦涛,几代领导人都有清晰论述。比如,在1989年邓小平曾说过,中国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并说只要她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310页)。
实践证明,中共几十年能率领中国人民排除万难,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统一完整,并在2010年领导中国成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过去,毛泽东有句名言,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的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这里说的“核心”,人们首先会理解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说维护中国核心,从一个个角度而言,也就是首先要维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数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印证着这个道理,更折射这这个核心的光辉。因此,中国人的强烈关注政治局常委会人选就不是没有理由。
中国公众热猜政治局常委会成员与美国人选总统相比较,不能说美国总统制的弊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是其国家人民和政党的事情。但中国公众数十年来,一以贯之关注政治局常委人选至少说明中国公众对这个体制的广泛认同,并与之呼吁命运。这种状况是西方从来没有的,也是西方一些政客所不能理解的。假若要给其作个论断的话,那就是十八大概括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事业的发展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结合在一起。利益关系人心,人心决定成败。社会主义事业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尤其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法国《欧洲时报》评论云,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持。
坊间热议政治局常委也印证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实在。上世纪在很长的的一段时间内,中共党内和公众对政治局特别是政治局常委是极少评论的。个中担心言多必失是一因。但近10多年来,每逢中共召开党代会换届,坊间都自然而然热议政治局常委,个中之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高层实际上不断地进行领导体制的改革和民主政治的推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共从十六大起,选拔官员已注重实绩,公众认可。其中,“领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有正确政绩观,工作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拥护,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过硬,廉洁自律,在党内外有良好形象”等规定为广大公众所熟悉。
记得主流媒体曾在2007年10月24日发出的权威报道《新一届党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云,2007年6月25日,中央召开领导干部会议,400多高官每人手持一份按姓氏笔画排列的200人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人员预备人选名单进行一次民主推荐。后来,相关考察组又作出过多次考察比较,最后按中共党内程序进行票决选举产生。可以说这种情况在筹备十八大过程中只会加强。趋向透明的运作无疑为准确选拔高层领导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公众分析中共高层执政能力增添了一个视角。热议这些人物的升迁,实际上就是公众对官员公认政绩的口碑。同时,公众热议政治局常委,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的民主已在民间开花,是“政治清明”的亮丽一笔。
延伸阅读: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