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时政评论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坊间热议政治局常委新班子是中国特色的写照

2012年11月14日17:19
来源:中国网 作者:冯创志
原标题 [坊间热议政治局常委新班子是中国特色的写照]

  中国领导人新老交替步入制度化轨道

  香港《大公报》11月15日文章 原题:制度化的进程

  十八大上人事交接的顺利进行,标志着中央最高领导人的新老交替已经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这对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具有符号性的意义。

  权力交接一向是政治生活中关注度最高的领域,如果缺少制度化的安排,每次权力交接都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便容易导致整个社会的分裂、冲突甚至内战,历史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和平的权力交接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标。

  梳理中国共产党从八大到十七大的新老交替规律可看出变化。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首次提出了制度创新,解决了领导人的接班问题,中共八大党章首次明确了党的领导核心不是领袖个人,而是指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八大之后的一段时间也成为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可以说,这是中共最高层领导集体团结的产物。但是由于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中共领导人交替出现了接班人悖论的情形,导致接班人政治危机,出现随意性、个人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之后,邓小平重新启动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这些前瞻性的论断为中共实现吐故纳新建立了制度基础。随着江泽民、胡锦涛对领导人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延续和创新,中共基本形成了到点退休制等一系列制度,不仅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而且使得领导集体充满了活力。

  权力更替制度化,意味着新领导人产生的方式日益程序化。通过党内民主选举投票产生,有利于凝聚党内共识,确保新领导人获得更多的合作与支持,以实现政策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十八大上的民主选举,建立并稳固了新老交替的制度,形成共信共守的政治传统,展示了权力平稳交替从先例走向惯例并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进程,彰显出中国领导人的非凡勇气、开阔胸怀和深远韬略,也展现了中国政治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创新。[详细](环球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圈主招募ING
Ctrl+Enter快捷提交
分享评论到: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

Texte alterna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