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写道:“在1983年,一个经济学家如果站在中国的街头宣传开放物价的好处,他的处境将是令人尴尬的。路人会告诉他,这个建议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他们的工资太低了。”寥寥数语,生动刻画了当年人们对经济改革的陌生和抵触。
最近,我遇到了相似的情形。畅销书作者何清涟女士激动地对我说:“中国只要放开搞自由贸易,失业率就会马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四十,中国的第二产业就会全部垮掉。别人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中国正在密锣紧鼓地筹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自由贸易,都势在必行。中国现在是否应该实行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否是富国的蜜枣,穷国的毒药?……我想,澄清几个常见的关于自由贸易和失业的误解,是有意义的。
暂时失业,并不等于永久失业
不错,自由贸易必然要导致失业。但暂时失业,并不等于永久失业。假如人们总是抱住低效的职业不放,怎么可能获得高效率的职业呢?
当美国人到处推广电灯的时候,各国的蜡烛工人确实要失业了。他们或许将永久地失去蜡烛工这一份职业,但他们不可能永久地失去所有的职业。人力资源总是稀缺的,当人力从蜡烛业节省下来后,其他千千万万的行业,就会产生新的人力需求。我们今天不当蜡烛工人也能够生存,可见汽车工人明天不造汽车也同样有办法生存。
补贴一群人,何必撑起一间厂
是的,工厂和人力的转营都需要时间,工人必须生存,转营期间他们确实需要补贴。但是,仅仅为了补贴一群人,为什么非要撑起一间厂、撑起一个行业呢?在接受补贴的人群中,何必还要设立什么经理、厂长和主任呢?工人拿到的生活费,又占亏损企业全部支出的多大比例呢?
事实上,大部分资源耗费在维持设备运转以及经营运作中。让亏损的企业及时关停并转,国家的负担就肯定会减轻,而工人可能拿到的生活费就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定向补贴不公平
谁来支付工人转营期间的生活补贴?在高关税下,付钱的是相关产品的消费者。例如,买外国汽车的消费者,就以缴纳关税的形式,补贴了国内汽车工人。但这是不公道的。为什么买外国汽车的人,就要负责定向补贴汽车工人呢?假如造车业在竞争中失败,那么造车工人就应该成为普通失业者。他们应该领取失业救济,但不应该以他们的工种为由,向购买外国汽车的消费者定向索取生活补贴。这种不公道的现象,只有通过降低关税,才能予以纠正。
解放生产力是税入的保障
有人担心,随着关税下降,国家税收相应减少,靠什么来支付庞大的失业救济?答案是:靠解放的生产力。实行更自由的国际贸易,社会引入更廉价、更高效的生产资源,人们就能将原来支付关税的金钱、以及原来补贴亏损国企的金钱节省下来,作更有效的投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可以启动闲置劳动力,还可以提供新的税基,为国家创造新的税入。
一个人不与人交易,就几乎不能生存;一个国家闭关自守,就不会繁荣昌盛;人们如果永不失业,那我们就还在钻木取火;政府抽税补贴,只能转移财富,不能创造财富。无论多么玄妙的理论,其结论如果违背了这些基本常识,就不可能正确到哪里去。
中国的国门势必进一步向国际市场开放,但目前中国社会上仍然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保护主义论调。在这个时刻,回顾过去20年经济改革过程和思想转变过程,牢记生活的基本常识,是有助于我们澄清对自由贸易和失业问题的误解的。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