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130亿是被洪水冲走了吗?武汉人民想知道

禁问130亿并不是真正的武汉人习气,把霸蛮当性格,纯属误会;像王昕熠这般实实在在地过问,绝不盲目于抗灾的豪情,在悲情中保持理性,才是眼里揉不进沙子、受不得欺负的武汉人秉性。

  文丨司徒小山(搜狐特约评论员)

  武汉籍在京女大学生王昕熠7月7日向武汉市水务局邮寄了一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申请公开该市2013年以来实际完成投资的排水设施建设总费用,以及这个总费用的具体开支情况。水务局答复媒体说,还没收到,收到后会在15天内答复。

  就在王昕熠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之前,就有新京报提出类似的问题:武汉当初承诺的三年130亿元治水,保证武汉在日降雨量200毫米、时降雨量50毫米以内的情况下,中心城区不受水浸影响。武汉当地媒体更形容为:一天下15个东湖,武汉告别“看海”。

  当初在宣传上言之凿凿,言犹在耳;今日看武汉三镇内涝滔滔,水深火热。

  在这次南方水灾中武汉受害至深,武汉人王昕熠抄起了家伙——这个“家伙”是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而“抄家伙”指向的不是要封堵天人下之口,是为了弄个明白130亿治水究竟是虚无缥缈的美好承诺,还是真的落实到那些看不见的武汉下水道中去了。

  武汉水务投资的真假与去向问题,自然是关系到千万市民的公共事宜,理应有详细公开。而且申请人与这个事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许多地方的常规做法是以“申请人与申请事宜无关”来回绝,这次是正宗武汉人提出要看看治水账本,这个常见的推诿理由就变得无效。

  王昕熠的举动有可能会被当作不合时宜,理由大概是:我们正在着急火燎地抗击水灾,你们追问130亿,不就是给抗灾添乱吗?应该说,这种上纲上线、抛弃了实事求是立场的倾向很容易在水灾悲情前“抱团”出现,耿直如武汉人,类似误解的人也会挺多。

  王昕熠申请公开治水资金,理由是满足“个人生活了解,监督政府政务”。实际上,她这么做也是为满足全体武汉人的“个人生活”所需。从法律依据上来说,她不是挑衅;从搭便车的角度看,她是替武汉人发问,毕竟许多局外的官员可能都不清楚治水资金的细节。

  假设武汉水务局能诚实地回应王昕熠的信息申请,就能了解到实际投入所能发挥的实际作用,进而就能知道治水的实际建设在大水灾之前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处。假设水务投入没有达到承诺的那样,更能知晓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武汉大水灾灾究竟是天灾多些还是人祸重些。

  所以,王昕熠所作所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些不方面发声的公务员更应该支持,这是与抗灾行动并行不悖的事宜。王昕熠不是添乱而是帮忙,而且帮在了正道上,绑在了点子上。治水越是大手笔,越是有成果,抗灾难度就越是小一些,武汉人日夜抗的灾才有意义。

  当然,正如许多失败的案例昭示的那样,信息公开的申请会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有效回避。即使将申请公开拖到法庭上裁决,申请人也往往没有胜算。如果信息公开是万里征程,王昕熠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球在武汉水务局那边,但愿他们治水比“踢球”更在行。

  总之,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不是令人满意,也都要为武汉人王昕熠点赞。禁问130亿并不是真正的武汉人习气,把霸蛮当性格,纯属误会;像王昕熠这般实实在在地过问,绝不盲目于抗灾的豪情,在悲情中保持理性,才是眼里揉不进沙子、受不得欺负的武汉人秉性。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