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吴建民的外交理念紧系文明大国民

中国外交并不是没有过“强硬”的时期,然而建立在自我孤立、国家贫弱之上的“强硬外交”伤害中外。而当中国越来越强大的时候,不乏片面强调强硬外交的声音,吴建民大使对此也是十分警醒。

  文丨郭龙泽(搜狐特约评论员)

  今天的社交媒体上,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先生遭遇车祸去世的消息,从起初的震惊、不相信,到最后被证实,让人非常伤感。吴建民大使的一生定格在6月18日凌晨4点半。尽管他的外交生涯谈不上波澜壮阔,可他受人尊敬的外交官身份伴随终身,一生推动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在呼吁大国民的文明性上,亦是身先垂范。

  吴建民的外交生涯是一部活的历史见证,他经历了建国初“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文革中的“革命外交”以及改开后融入国际社会的现代外交各个时期。对外交的作用吴建民有着切肤经历,对于外交的困难也有理解有策略。概言之,在国弱之时,外交人应该信守国家核心利益;在国强之日,外交人更应保持共赢原则。

  无论是在职业外交官生涯,还是在外交学院教学,抑或从事公共外交协会的社会活动,吴大使一直在践行着外交的本质,亦即:争取利益,同时维护和平。

  外交工作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和平永远是主流。但采取何种外交策略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于国际社会规则的接受程度。中国外交并不是没有过“强硬”的时期,然而建立在自我孤立、国家贫弱之上的“强硬外交”伤害中外。而当中国越来越强大的时候,不乏片面强调强硬外交的声音,吴建民大使对此也是十分警醒。

  在做公共宣讲时,吴大使矢志于推广一种柔性外交的理念,推进外交核心策略与国民的互动,并将这个过程当成是锤炼国民文明秉性,为公共外交奠定社会基础的工作。去年3月吴大使在国防大学演讲中直言:中国想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外交硬很容易,软很难,难在讲的道理要能站住脚,能让人信服。有时需要妥协才能赢得人心。

  对于外交议题中极其重要的中美关系,吴建民也有直言不讳。在“2016中美大学智库论坛”上,他做了“中美关系与世界秩序”的主题演讲。吴大使称狭隘民族情绪往往打出“爱国”的旗号,民粹主义则装扮出“为民请命”的样子,二者均有很大的欺骗性。他以世界视野与外交官智慧,洞察这些情绪背后的积弊,不仅有碍于外交,更损害国民尊严。

  吴建民善于总结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并从中发展出独特的外交哲学。吴大使被认为是“中国鸽派”,他对此不以为杵,反而以君子之风化解标签化。事实证明,吴大使的职业外交策略,以及他念兹在兹的柔性外交,已然是世界外交的主流,并且深植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也被实际的外交成果所证实,也被中国外交的基本面吸纳支持。

  吴建民大使在退休之后,继续在民间协会的基础上展示外交活动家的风采。对于世界,他继续秉持和平外交的理念,与官方外交形成呼应,以理念倡导增益外交格局。而用讲文明、守规则的世界观与各个层面的中国人交流沟通,也是他非常在意并不懈推动的方面。吴大使的不幸离逝,也恰恰发生在推动和平外交为国民深知的道路上。这种离去的方式,不是所有人想看到的;但其间的隐喻,契合了吴大使生平志业。

  外交向来被认为是对外之国务,但吴建民大使毕生的外交努力,也证明了外交照样可以内化于国民素养。他在生前最后一刻都在孜孜不倦予以推动的,不只是一种柔性外交的理念,也是这种观念所联系的世界与本国国民良性互动的文化滋养和文明的培植。

  感佩吴大使的作为,痛惜他的离去,不仅让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践行者群体失去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也让大外交与大国民互动有无的通俗教育失去了一位关键的理论建设者及推动者。从世界看中国,以外部视野裨益内部不足,将外交深植于人心与文明,输出中国外交的价值观,被世界欣然接受,愈发显露深远意义与价值。

  吴大使一去,我们相信这条借外交通往人心的道路上当有络绎不绝的后来人。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