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政府改革需正视权力的阵痛

今天,挥写改革篇章,不管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最重要的是秉持公心,坚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不打“小算盘”、不搞“小九九”,才能义无反顾、一抓到底。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再次向世界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以“读懂中国”为主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以改革之镜观照中国、思考未来,确乎是把握发展大势的关键所在。

  所谓“进行时”,意味着改革大业如大江奔流不舍昼夜,往难处进发的足迹时时可见,向纵深推进的涛声处处可闻。日前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简政放权的号角再度吹响,自几轮大刀阔斧的“自我限权”之后,国务院的新部署,意味着中央对政府改革的顶层设计步入新阶段。政府改革这篇大文章,“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明确的判断,传递着清晰的信息: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实现同频共振,事关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上下篇”之喻无疑为理解改革进程提供了一个视角。中央的“上篇”破题立意、提纲挈领,地方的“下篇”铺陈开来、精微演绎。“上下篇”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更需要起承转合、上下贯通,才能一气呵成,把整篇改革文章做好。

  围绕“转变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这一主题,今年以来,中央层面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了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知之不易,行之更难。砍掉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冲破了多少观念的障碍,又打破了多少部门利益的禁锢?中央写就的简政放权“上篇”可圈可点,也为地方的“下篇”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样本。

  也应看到,目前中央层面仍有上千项审批项目,地方政府层面的审批项目多达上万项。改革之难,不只在于问题多,更有对权力的依恋、关系的纠葛、利益的窠臼。有人说,以前的审批项目改革,是把与部门意见一致的“连肉带汤”端了出来,随着改革攻坚战打响,剩下的基本都是“硬骨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简政放权越是深入推进,问题与矛盾就越发凸显。

  比如, 一些领域出现了行政审批不减反增、明减暗增、“按下葫芦浮起瓢”等乱象;一些部门难以走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一些行业虽然放宽了准入限制,但民间资本依然面对“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无奈兴叹。在一些地方,群众“办事难”的顽疾依然严重,跑几千里办不下一个护照、盖几十个公章办不来一个证的“恼火事”时有发生。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类执行梗阻、歪嘴和尚念经的现象警示我们,如果上动下不动、头转身不转,改革就有可能虚晃一枪。在中央转变职能的“上篇”加快书写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下篇”尤须重点做好“接、放、管”的文章。有担当、不截留地“接”,有规矩、不藏私地“放”,有章法、不卸责地“管”,既讲“地方话”,更讲“北京话”,才能将中央的部署、人民的期待、地方的发展等融会贯通,让行政体制改革这篇文章出新出彩。

  一位广州市政协委员曾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审批时限压缩70%,当地每年能省下的建设资金利息就达30亿元。而在全国范围,由于简政放权初见成效,今年以来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超出了预期。深化改革是最大利益之所在,然而,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一个公章挡住一群人”、“一项程序蹉跎大半年”并不少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背后,是在思想和行动上“只算小账、不算大账”。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更需正视“权力的阵痛”,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文贵旨远,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有“心正则笔正”的谏言,今天,挥写改革篇章,不管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最重要的是秉持公心,坚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不打“小算盘”、不搞“小九九”,才能义无反顾、一抓到底,写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