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假冒官员的“技术规范”

机构最好要冒充中央顶级机关。什么叫顶级机关?中办、国办,这种单位说出来就吓死人,还有诸如中纪委、中组部这样门口都不挂牌子的部门。它们的共同特点首先是神秘,一般地方官员都没渠道去打听证实。

  3月29日,冒充“国家发改委副司长”的邹斌勇被判刑1年6个月。在中国,有关假冒官员行骗的新闻,几乎是常骗常新。最近还曝出一个叫赵锡永的人,假冒自己是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司长,在几地混吃混喝,结果直接被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了辟谣公函揭穿。

  我看了下相关报道,别的还算小心,但此人在自称是司长之后,又升级为“副部级巡视员”则是冒险的一招——中国的官员序列中,有些人是有级别但是没有实际职务的,一般来说巡视员是正司局级、副巡视员是副司局级,“副部级巡视员”并不见于法定序列中,平常也主要见于中组部和中纪委系统,多是特例,很罕见,太过惹眼了点。


“假钦差”赵锡永冒充司长骗倒多地官员。

  其实你翻翻此前的骗局案例,就能发现假冒官员这事儿,有一套严格的技术“规范”。

  比如,机构最好要冒充中央顶级机关。什么叫顶级机关?中办、国办,这种单位说出来就吓死人,还有诸如中纪委、中组部这样门口都不挂牌子的部门。

  它们的共同特点首先是神秘,一般地方官员都没渠道去打听证实——有几个人能有事没事向中办、国办打个机要电话,说“麻烦您帮我查个人”?

  别说查证具体人,有时候基层政府连这些中央部门内设什么机构都不好搞清楚。此前有人曾经假冒自己是“中央办公厅调研局局长”,实际上这个部门根本不存在,此人就凭借这个身份骗了好多次。

  别说基层政府,1999年前后国务院搞机构改革,有骗子假冒已被撤销的“中国特产经济开发办公室”的主任,这次连部委高官都被骗了,不知此机构早已子虚乌有。

  同样的逻辑,很多骗子也爱假冒北京总部的军官。这事更绝,军队系统之前连番号都是保密的,对方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自己所在单位“不方便具体说”,你想查证都不知道问谁。

  所以,那些不选中央顶级机关和军队而偏偏选择部委官员的骗子,都属于胆大心不细的主儿:不讲科学经验,出事儿更快。

  其次是最好用副职。正职只有一个,容易露马脚。副职人数多,没你的新闻报道也很正常。更稳妥点,就干脆说自己是巡视员、副巡视员等,级别相同但非实职,更隐蔽。

  发改委位高权重,副司长本身都是热门报道对象。前几年就有一人假冒自己是国家发改委的副司长,两年之后,他又改口说自己是副巡视员,应该是总结了经验。

  以此衡量,开头提到的赵锡永,他的骗术其实颇符合“规范”——说自己是国务院研究室的,这是一个为总理提供决策咨询的智囊机构,就在中南海里办公,难查证;还说自己是巡视员,这就更安全,可惜“副部级巡视员”还是太过惹眼,估计是自我期许太高,骄傲了。

  不过更多的不是直接假冒官员,而是假冒自己有更大的“背景”。我曾接触过这类人,看起来也应是在中央要害部门工作,但估计职位不高,不过你根本摸不到底。敬完酒问一句:“不知道您具体领导哪一块?”对方说:“主要为首长做一些调研服务工作。”

  这些人介绍起来一般都自称“主任”,因为主任和司长不同,可大可小——中办的领导是“主任”,国家发改委的一把手是“主任”,但一个小科室,也能有“主任”。

  有一次在地方采访时,当地官员说晚上一起去接待某返乡的“中央机关大领导”,我问了名字,在网上仔细搜索,一些蛛丝马迹表明,他应该只是该中央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后勤系统书法协会副会长。

  其实狐假虎威这事儿吧,是人民群众的共同爱好。某天我的一个同行在饭店吃饭,因为饭菜质量问题跟服务员发生争执。同行不动声色地说要发票,服务员问:开什么单位?他说:中央办公厅。

  至于结果——人家服务员小姐丝毫不为我这朋友的“背景”所动,别说道歉,连个折扣都没提——我估计应该是她根本不知道中办是个多么权威的部门,下次改成海淀区城管大队或许更有效果。

最新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