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时政评论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叶祝颐:信访办公室挂截访地图的背后

来源:光明网 作者:叶祝颐

  作者:叶祝颐

  在南方某县信访局长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大地图:居然不是当地的区划图,而是详尽的北京市区图,上边还画着许多红圈。问及原因,那位领导同志也十分坦诚:“每年赴京‘截访’的任务很重,不熟悉地理环境不行啊。”至于画圈之处,基本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区域。(5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国家信访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县信访局长不是想着如何给上访人提供便利条件,办公室挂的不是本地地图,也不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而是一幅详尽的北京地图,把上访人可能去的地方以红圈标记,以利于赴京截访。本该积极接访上访人的信访局长竟然整天为截访操心,如是信访图景显然不正常。

  近日,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在做客中国政府网时也表示,不能简单把信访与维稳等同起来,更不能把上访人员当作“维稳对象”,这是与法规规定相悖的。上访本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但是,普通民众上访渠道并不通畅。在现实信访生态中,不少地方“接访”热情不高,“截访”潜规则盛行。进京上访更是不少地方的大忌。南方某县信访局长办公室挂“截访地图”,把上访人当成假想敌,就是佐证。除了对上访人围追堵截以外,把上访人送进学习班,送往精神病院,追究上访人敲诈勒索罪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随之显现出来,广大群众参与改革和发展成果分配的热情高涨,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群众来信来访正是权利、民主意识增强的体现。信访工作在充分发扬民主,体察民情,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做好信访工作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块试金石。

  不止一个官员表示,“八成以上的上访者是有道理的。”种种事实表明,除了少数上访人无理取闹、不明真相外,大多数上访人都是在有理无处说,疑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才会想到上访。试想:如果民意渠道畅通,当地信访部门认真体察社情民意。群众何苦“信访不信法”、越级上访?

  如果相关部门对上访民众敷衍塞责,围追堵截。民众表达诉求的最后一根稻草被掐断,他们还能到哪里申诉?这不但是对信访制度的讽刺,更会让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深。民众信访渠道不畅通,除了一些地方政府法律意识淡薄,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外,更多的是有人心虚,工作没有做好,群众意见大。基层信访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又害怕群众越级上访揭了老底。

  信访虽不是解决群众诉求的根本路径,越级上访也不可取,但是在当前的体制语境下,尊重群众信访权利,既是检验政府以民为本深度的重要标尺,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防线,不可轻易言拆。“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待群众上访,是截还是接,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权力观问题。只有完善信访评价机制,把信访评价权交给群众,对打压访民的官员启动问责程序,保证信访渠道畅通;只有把权力关进法律制度的笼子,把笼门钥匙交给广大民众;才能减少民众上访概率,改变截访维稳的畸形权力观。(叶祝颐)

star.news.sohu.com false 光明网 http://guancha.gmw.cn/2015-05/26/content_15782691.htm report 1517 作者:叶祝颐在南方某县信访局长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大地图:居然不是当地的区划图,而是详尽的北京市区图,上边还画着许多红圈。问及原因,那位领导同志也十分坦诚:“每年
(责任编辑:UN661) 原标题:叶祝颐:信访办公室挂截访地图的背后

我要发布

热点推荐更多>>

搜狐社论更多>>

南方水灾堪比18年前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详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