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祝颐(教师)
一项关于A股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统计数据显示,薪水最高的高管,年薪为96万元。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董事长,曾经有过官员或体制内的任职经历;既有省级交通厅“科班”出身的,也有从其他部门“跨界”的。(1月26日《新京报》)
交通部去年12月发布的《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66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亏损618亿元。有的省份还以亏损为由,延长高速公路收费年限。在高速公路亏损的大背景下,其高管安享近百万元的年薪,显然难以服众。
表面上看,高速公路公司属于企业,如何给高管发工资是私事,旁人不必置喙。但是高速公路公司并非单纯的企业,而带有垄断与公共服务性质。高速公路企业自身并不能生产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几乎是坐着就把钱赚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高速公路企业高管年薪畸高,收费还贷进程受阻,最后还是要广大消费者埋单。况且,有些高速公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政府,高管的高薪更是说不过去。
高速公路企业或许会反驳,高速公路收费是市场行为。但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观点,市场化的产品应该成本透明,具有竞争性,其价格由消费者在市场框架内与经营者充分博弈后形成。但是,公路收费市场根本没有竞争,产品成本也极不透明,完全由交通部门与高速公路企业自说自话,连其高管也多是由交通部门官员转任。例如,公路投资成本、收费收入、合理回报率是多少,到底该拿出多少钱还贷、多少钱养人、高管到底该拿多少薪酬,公众根本没有知情权与话语权。
最近,新华社连续曝光各行业乱收费情况。报道认为,各种乱收费、高收费,正蚕食着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压在百姓身上的大山。高速公路企业一边嚷嚷亏损,违法延长收费年限;一边给高管发放百万年薪,这何尝不是在蚕食改革发展成果,伤害民生利益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