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广州开始了今年第三次经适房认购。之前被批评为不太经济适用的聚德花苑260套超大户型经适房一天内有189套被认购,售出超七成。之所以当初有“不太经济适用”的评价,是因为这地方的大户型房子的面积“居然”达到了建筑面积105.55平方米~113.31平方米,总价“高达”60万元。
广州看来不如北京大气,笔者与很多媒体人在北京所住的经适房面积虽然并不算大,但两口人的房子也高达98平米,而那个全国知名的经适房小区当中,两三百平米的复式建筑都是不罕见的。经适房这种东西真要是严格按照要求来的话,基本上就会想买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没有资格。
但这个并非是广州经适房从“吃不消”到“胃口很好”的原因,至少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这几年房价的疯长大家都是看到了,问题在于这个势头在很多调控措施纷纷出台之下,不但并未得到任何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在这种还要看涨的情况下,即使借钱也要买房当然就成为一种消费心理。
可这也不能说是最根本的原因。从经济学上说,房子这种资本其实并不算优良,至少变现能力是很差的,一旦成为房奴,即使想抽身而去、从此逍遥租房,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至少不会那么快把不动产转成现金。而且房价如果大跌的话,抽身更是困难。
如果要问老百姓对于新一年有什么预期的话,除了涨价之外,最大的隐忧就是通胀的到来。对于没有多少固定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底层市民来说,没有比房子更能带来安全感的东西了。对抗通胀预期、保护自己那一点可怜的资产不至于过度缩水,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老百姓是可怜的。如果真的通胀来临,那点可怜的钱放在银行肯定不是好主意,放在股市当中,谁都知道中国的股市大概相当于故事会,很可能也是血本无归。那么,最不能变现的资产也就是最坚固的资产,未必能够指望这些自住的房子产生多少增值的效果,但至少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所以,吃不消的胃口也就好了起来,而且是必须好起来。趁着还能吃到一口的时候先吃下去,总比没有吃的时候饿死要好。宁当饱鬼,不当饿神嘛。只是从这种经适房的热销当中,更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与艰辛,以及那种毅然饮鸩止渴的悲剧感罢了。当然,这是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就是不知道掌握权柄的人是不是也能感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