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二院的天价医疗费事件黑幕重重,比总计上千万元费用(含外聘专家)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进入ICU病房之前,患者翁文辉还有一次“死而复生”的经历:“5月31日,(翁强)刚从哈尔滨飞回到北京,就被告知父亲病情恶化快不行了,翁强马上让人开车赶回机场,‘截’住了下一班飞往哈尔滨的飞机,还请来他所信任的医生和专家随行,赶到医院已经是22点以后,‘那时候父亲已经被盖上了白布,所有的医疗设备也撤了’,翁强让自己带去的医生重新上呼吸机,进行抢救。6月1日凌晨,按照翁强的说法,这个夜晚出现了奇迹般的转变,翁文辉被他带去的医护人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从而转入由于玲范担任主任的心外ICU。”(《三联生活周刊》)
目前卫生部联合调查组对于此事的初步调查结论包括:该院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在翁文辉的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医疗服务、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行为。而过度医疗有两个集中表现:一是过度检查和过度依赖仪器,二是过度用药。
过度医疗不仅大大提高了医疗成本、降低了医生的医疗水平,更严重的是它事实上已走上了医生救死扶伤的反面。12月7日《新民周刊》一则报道中写道:51岁的刘奇心电图呈直线而被宣布死亡。推往太平间的时候,鬼使神差动了动手指,又正巧被身边的家人发现,否则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焚化炉。后来才发现,心电图机分别连接胸口、四肢的5根导线中竟然断了4根。一位84岁的张老太也同样遭罪:心跳骤停,但血压和呼吸都显示正常。七八名医生不由分说轮番上去捶胸、打强心剂、电击,一点也不见效,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粘在胸口的心脏监护仪导线松掉了。还有一位患者刚开始有点咳嗽,后来变得气喘。在几家医院做胸透都显示肺拐角有阴影,诊断为感染性肺结核或过敏性哮喘,开了很多抗菌素和哮喘药。可她吃了药后病不仅没好,痰液里还开始渐渐出现血丝,气都喘不上来,最后只得住院。做核磁共振的时候发现沿喉下去15厘米之处出现占位性病变,布满菜花状凹凸不平的东西,这符合恶性肿瘤的特征,于是医生紧急进行开刀切除。但是切下来的肿瘤经过培养后发现,里面根本没有癌细胞。原来,这位病人根本不是哮喘,而是气管吸入了异物。在大量激素的作用下,细胞变异成了“类癌”。而是不是哮喘,是一个合格医生凭经验很容易判别的。过度治疗使一些没病的有病、有病的可能病更重甚至死亡。
翁文辉的案子,也留一点资料在这里:《第一财经日报》12月8日报道,翁强回忆道:“我依然记得父亲生前曾跟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很内疚。他说,‘我本来是哮喘,现在怎么搞成这样?’”《三联生活周刊》12月8日的报道说,老人的这段医疗始于2004年底,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是2005年2月份的事情。
下面说说过度用药的恶果。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在全球每年的患者死亡病例中,约有1/3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青年时报》2005年11月3日消息说,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治疗,其中50万人属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各种传染病致死人数高出数倍,是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倍。这其中,有些是由药品研发过程中的种种局限造成的,有些是由不讲职业道德的医生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因为消费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导致。另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0%,而国际上平均为30%,英美只有20%左右。复旦大学某附属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院每年销售收入排序前3位的药物均为抗菌药物。窥一斑而知全豹啊!滥用抗菌素跟一些医生草菅人命滥开药牟利有关,也跟许多患者平时看不起病而自作主张有关。而后者又跟医院和医生过度检查、过度用药间接相关。
过度医疗已经成为典型的谋财害命,我国每年有多少人因此而死亡?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断定其人数远在矿难死亡人数之上。我国平均每天要牺牲至少15名矿工,百万吨死亡率是南非的30倍,美国的100倍。那么,因过度医疗而死亡的问题,国人是否也应该和对待矿难一样“同仇敌忾”?!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