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的心目中,世界500强代表着财富、发展和责任。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是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极力追求的。然而,《南方周末》发布的“2005年世界500强在华最佳投资企业排行榜”所暴露出的问题,却让许多人跌碎了眼镜:慈善捐赠很一般,比较吝啬;存在压榨工人现象;滥用资源,把环境问题甩给政府……
老实说,世界500强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的企业也都存在。但是,500强何以这么快就染上了“病”,且病得如此之重?我认为,政府对500强的偏爱甚至放纵是造成这种结果的诱因,而最根本的问题,则出在我们自己的制度运行环境上。
一个有秩序、守法度、富爱心、重环境的社会,要依赖系统的制度和有效的执行力来保障。从世界500强的“母体”来看,500强大都是在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视声誉为生命。应当说,信任世界500强企业是没错的,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500强自有其值得信赖之处。但是,500强同样有着极强的社会环境适应力,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它们往往也会迅速“变脸”。所谓的“南枳北橘”,古人早给我们上过课了。
再看看目前我们的社会运行环境:制度化建设一直在进行之中,至今尚未完善,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依然存在,政府仍然有对市场产生主导和影响的冲动……这是制度方面。而在制度执行力方面,则欠缺更大。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不惜突破法律的规定,为世界500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发展的借口之下,一些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包容甚至被放纵。而营造的这一个一个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大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次世界500强所暴露出的问题,不过是这种“良好的投资环境”所生产出的甚至不值一提的“副产品”而已。
企业是天然趋利的,企业本身不是扶贫志愿者,不是天然慈善家,也不是纳税楷模,压榨工人是企业的天性。而企业成为扶贫者、成为慈善家、成为纳税楷模、对员工人性化,一是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由于制度的限制。世界500强同样如此。
那么,今后我们应当怎么做?似乎已经不言自明了。只要我们能够尽快解决上述问题,那么,无论我们的问题企业还是世界500强在华的问题企业,很快就能从良。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