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日月谈 汇聚网上最好的评论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
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翻译:薛兆丰
“1992年以来,尽管各种刺激经济的项目已经用掉了大约80兆日圆(6,780亿美元),但经济依然停滞不前。”1998年11月9日的《日经周刊》这样写道。可是,到底是刺激的力度不够,还是这些刺激适得其反,还是这些刺激与经济发展根本毫不相干呢?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政府的赤字支出可以周期性地刺激经济发展,而不管那些钱来自于借债还是新增货币。但货币主义者的观点是,只要是新增货币,那么无论这些新增货币是由政府还是由私人来花费,都可以周期性地刺激经济。但政府通过借债来增加财政支出,就未必可以刺激经济了。这取决于政府的借债实际上排挤了多少私人支出。要看具体情况,才能断定政府借债能否刺激经济。
要通过实践经验来检验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并不容易,因为政府在增加财政开支时,也往往会同时新增货币。所以,只有在政府罕见地同时执行相反方向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才能够观察到有用的证据。
本文开头所引用的一段话,指的恰好就是这种情况。自1992年以来,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一再加大财政支出;而这时候,日本银行为了给股票和物业市场的泡沫现象降温,从1990年以来就一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过去六年,日本货币总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8%。这段时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减缓,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市场急需货币。这个例子很清楚地表明,不是财政政策,而是货币政策,决定了经济的走向。
现在美国的情况,正好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这一点。连续多年,政府的财政支出都控制得很严,过去是巨额赤字,经过短短几年,就出现了赢余。但美国的货币政策却是扩张的,可流通货币总量过去3个月的增长率是15.4%,去年的增长率是8.7%,而前5年(1992-97年)的增长率是4.7%。美国的经济一直快速增长。跟日本的例子一样,货币政策毫不含糊地决定了经济的走向。
过去几年,我一直尽力搜集那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向实施的实例。正如刚才提到的两个例子那样,一律是货币政策的效果压倒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这些例子都跟凯恩斯主义需求学派的财政政策有关。靠借债来维持的政府支出,不仅不能刺激经济增长,而且肯定是有害的。政府代替私人花钱,那几乎肯定是更不实在的。日本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政府的财政刺激,大部分都花在基建项目上了。建筑行业给执政自民党的慷慨捐输,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供应学派的财政政策则迥然不同。它主张将高额的边际税收削减下来,从而刺激创新和企业活动。削减税收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出现赤字,尽管未必如此。可是,这倒可以促使政府削减开支。经验告诉我们,这对于刺激经济增长非常有效。这是着眼于长远的政策,而并非为了短暂的周期。
日本和美国的经验显示,他们必须分别采取某些相同的和某些相反的做法。就财政政策而言,两个国家都能够从削减高额边际税收和减少政府开支中享受到好处;就货币政策而言,日本必须断然增加货币供应,而美国则必须断然收紧货币供应。
这些都是粗略的概括。除了我上面粗略地提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好多其他的政府政策,无不影响着经济的短期和长期的走向。照例,它们都有着五花八门的恶果。 (责任编辑:悲风)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共找到 5,450
个相关网页
热点:公务员是中国最幸福的人? 张五常:为王石作序
经济学家能为企业代言吗 为何要树立一个荒淫无耻的形象
章子怡把中国男人气坏了 我们一直错怪了张艺谋
索尼为何“忽悠”中国消费者 孙英杰案的几个搞笑疑点
又一个学生被老师间接杀死 处女荒 根本不用回击
是好男人 就请用安全套 国人的脸被央视丢尽了!
深圳要消灭香港的色情业啦 路人为何旁观强奸(组图)
现在的女大学生成了什么? 多少卖淫女是大学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