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日月谈 汇聚网上最好的评论
作者:杜筱月(台湾)
最近笔者赴厦门参加第六届两岸论坛,看见两岸青年互动频繁,心中颇有感触,是以提笔为文。或许,两岸来宾在政治见解有些不同,但听见大会串场音乐“老鼠爱大米”之后,许多扭捏就此不再生分。这似乎也显示出,透过俗民文化的穿透力量,两岸青年朋友们显然有机会建构共同的记忆,以及类似的文化图像。
当口号充斥在两岸的政治对话里,难免让人感觉语意间的疏离。如果按照傅柯的说法,文字并不仅只是文字本身而已,而沟通也不仅是单纯的文字间的对话。我们必须从文字背后耙梳出文字的权力脉络与隐藏的深层意涵,才有机会找出真实的对话空间。因此,政治口号或许有机会说服人,但,那恐怕是一种“霸道”,一种“以力服人”的操作。这种做法远不如一些流行歌曲,透过共同的“感觉”去寻找“感动”,从而建构出彼此的“感情”。这,也许才是“王道”。
曾几何时,邓丽君一曲“何日君再来”风靡神州大陆;而王菲的“红豆”寄予相思,遽让多少台湾青年藉曲互诉情衷;这种透过公民社会所产生的空间,一点都不矫揉造作,而且直指人心。近年来两岸流行文化的交流尤其火热,台湾歌手周杰伦的嘻哈风固然引领潮流,更不用提“超级女声”引爆台湾歌坛的震撼。
这次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透过手机短信方式,塑造出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N位新星,规模之大,让台湾各家新闻台在每节新闻中以最突出的方式呈现,引起回响之巨堪称空前;至于各家报社也以显著篇幅报导这件事,而且不分蓝绿,动作难得一致。从新闻学所谓的“框架”而言,由于台湾媒体有各自立场,因此也有不同的新闻选裁标准。但这次“超级女声”播出后,台湾媒体却毫无例外地都变成了“玉米”(李宇春的歌迷――“宇迷”)田。正所谓俗民文化足以穿透政治藩篱,由此可证。
毕竟,活生生的人可不比法国鹅肝,透过强力灌食就可以收取立竿见影的效果。“宣传”讲究的是“滴灌”,也就是“润物细无声”。
如果使用俗民文化的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有趣多了。最近,在台湾最火热的戏剧莫过于韩剧“爱在哈佛”。这是一出描写韩国大学生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的故事,戏里头情节曲折,男女爱得死去活来,配合上哈佛大学校园里的场景,让台湾不少学子心向往之,纷纷以哈佛大学作为自己苦读的目标。
如果这出戏码改变成“爱在北大”,当两岸青年在北大未名湖畔苦读,低声吟诵“未名何需名?湖光潋塔影。书声扬碧浪,壮志白云轻”,岂不美哉?
两岸因为历史因素的隔阻,使得双方在往来过程中或有隔阂,难以建构共同的文化图像与记忆。透过政治的操作固然对双方的认同有所营造,而要回到民众的根本,回到双方记忆初始的源头,透过这种“有意无意”之间酝酿,则更有机会找寻出两岸人民社会对话沟通的平台。
(作者系台湾资深媒体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01日 第三版) (责任编辑:悲风)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超级女声 风靡台湾",共找到 1,439
个相关网页
热点:公务员是中国最幸福的人? 张五常:为王石作序
经济学家能为企业代言吗 为何要树立一个荒淫无耻的形象
章子怡把中国男人气坏了 我们一直错怪了张艺谋
索尼为何“忽悠”中国消费者 孙英杰案的几个搞笑疑点
又一个学生被老师间接杀死 处女荒 根本不用回击
是好男人 就请用安全套 国人的脸被央视丢尽了!
深圳要消灭香港的色情业啦 路人为何旁观强奸(组图)
现在的女大学生成了什么? 多少卖淫女是大学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