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总理记者会,气氛轻松,李克强总理说路透社记者的问题是“当头炮”;说自述“三件套”全媒体身份的人民日报记者是“一石三鸟”,而他的回应不是“打”而是“答”;在回应中日韩关系问题时,还笑提眼下火热的韩国棋手和AlphaGO围棋人机大战话题……
轻松的背后,总理则“单刀直入”直面一系列沉重而尖锐的问号,那都代表着当下中国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难题。
境外记者的关注是:面对中美分歧,中国如何回应美方关于市场准入等公平待遇,以及美国总统候选人提出的关切?中俄合作是否受到来自美国等国压力?中国并不想投资俄罗斯,仅仅对该国廉价能源感兴趣?海峡对岸政党轮替,会否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媒体的提问也都很“冲”。人民日报记者问,简政放权改革已经几年,为啥还有企业和群众反映办事太难,找不到门呢?新华社记者问:中国经济一路下滑,会否击穿6.5%这条线,影响自身全面发展甚至拖累世界经济?央视记者问:社会上降低“五险一金”呼声强烈,政府如何面对“两难”?中新社记者问:有些地方养老金发放困难,中央政府是坐视不管还是准备为他们买单……
矛盾内外叠加,挑战横冲直撞,各路难题又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大国总理着实难当。李克强的应答却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只见他用了三招虎虎生风的“降龙十八掌”。
第一掌是“见龙在田”,“实”处着眼。每个问题都不回避不绕路不饰非,始终说实话、出实招、给出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时间表:股市等金融领域波动大?没事儿,风险不大,咱有底气,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国际标准呢,当然也要练就监管火眼金睛,守土有责,出了问题“拿你是问”;深港通何时开?今年!养老金会出问题吗?不会!必要时中央政府会出手,再说养老保险结余34000多亿元,还有全国社保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动,同时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怕啥?去产能会带来下岗潮?甭担心,中央有1000亿元以上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会达到一个平衡;中俄经济合作不如人意?明年您再来,我就能回答你中俄经贸投资趋势出现“转折性的向好”。
第二掌是“龙跃在渊”,姿态放“低”。 这位见到“农民”二字便自陈“我这个当过农民的人于心不忍”的总理,这位把老人因异地照顾第三代而难以就近报销医保看成“天大的事”的总理,这位要求部长们在经过“部长通道”必须直面媒体、不能拱拱手一走了之的总理,一直把政府的姿态放得很低,而把百姓利益则高高举过头顶。对国民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养老问题,他谆谆发布“安民告示”,老有所养绝非空话,政府会负责到底;异地医保,两年内解决;而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总理最让人痛快的一句话——“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最管用也最一以贯之的第三掌,则是“飞龙在天”,重重地落在了“改革”上面。总理说了,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谈及众所瞩目的调结构,去产能,他斩钉截铁,“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和发展是不矛盾的,我们恰恰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支撑经济的发展”;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推行简政、减税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释放市场活力;还要继续革政府自己的命,比如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证照合一到一证一码,激发了群众创业热情,每天近3万个市场主体诞生,总理质问,“这个领域能做到,为什么其他领域就做不到?”
如果要用一句话,贯穿这招招击中痛点的“降龙十八掌”,应该就是总理所说:“我们执政的目的是为什么?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让群众对民生的呼声和要求,倒逼我们的发展,推动和检验我们的改革。”
实事求是是法宝,人民利益大于天,改革开放不放松——总理记者会这些恳切而切中时弊的回应,背后有强大的治国理念、发展的现实需求、改革的顶层设计来一一力撑。
记者会给大家传递的这些信息,如总理形容,是“暖风”,更是众创、众扶,“投鞭断流”的信心。眼下尤其需要的,就是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多险的挑战,还是要再度凝聚改革共识,在各个领域坚定不移用改革化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恐慌,打造民众的安全感、温暖感,提升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本届政府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如总理所言,“权在用、云在看”,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让百姓“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