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演“记者截部长”的“部长通道”,今年两会不出意料地再次成为各路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昨天,政协大会开幕,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这段长约百米的红地毯两侧挤满记者,有媒体以“一位难求、一足难立”,极言其热。
部长通道的前世今生,正折射着两会开放度的不断提升。从当年记者差点挤倒大花瓶,到设置拍照台、话筒架和音箱;从记者追部长、拉部长,到部长主动接受采访,两会期间很多“鲜料”乃至“猛料”都从这里发源。据报道,今年两会前新闻中心已就此与部长们进行沟通,或将增加新的制度性因素。由临时性的采访场所,演化成一个制度化的沟通平台,无疑能让部长通道更“长”一些——在时间上。
哪怕是步入会场,通道上的部长们也如此受媒体关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媒体与部长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是太少了。当然,应对媒体肯定不是部长们的首要工作,毕竟各个部委都有负责与媒体对接的机构。不过,“部长”这一身份,本身就是一个极有号召力的标签,媒体希望听到他们权威的声音与表态。况且,在部门“一把手”那里,答非所问的大话、无可奉告的托词,可能也都会少些再少些。部长通道越“长”,部长们与媒体互动的机会也就越多些,媒体两会报道的含金量也会更高些。
其实,媒体的关切,也代表着公众的关切。部长们“走红毯”,不仅仅是考验媒介素养,也是一个与公众面对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在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不仅仅是任务,更是一个展示的机会,一个寻求支持和认同的窗口。去年,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主动在部长通道上,说明不动产产权证书上“使用期限”一栏引发的误解,生动展示了部长通道的这一功能。正如有媒体所说的,离麦克风越近,离民意也就越近。从这点上,也期待部长通道能更“长”,能让部长离民意更近。
两会虽然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毕竟只有10多天,部长通道也只是一个临时性通道。不过,这对于政府运行,却不应该只有临时性的意义。李克强总理在春节后、两会前的国务院常务会上表示,各部部长都要主动召开或者出席新闻发布会。在他看来,“现代政府”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及时回应公众的期盼和关切。很多部长已经学会了用网络访谈等方式与公众交流,但“键对键”毕竟代替不了“面对面”,多建立一些与媒体和公众沟通的渠道和平台,让“部长通道”向日常工作中延伸,才能更好地为政治“去魅”,也让更多媒体和公众参与进“现代政府”的建设进程中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