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汤臣一品开盘时,每平方米16万元的高价让人咂舌。而这个单价在沈阳豪华墓地面前,只能靠边站了——沈阳单价最贵的豪华墓每平方米超过25万元,是沈阳最贵住宅单价的10倍,而总价最贵的墓地已超过400万元,足够买套别墅了。清明前夕,类似“北京墓地价格年涨30%”“西安墓价水涨船高”“又见天价墓”这样有关高价墓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针对殡葬费用的日渐攀升,屡有业内人士指责民众“好面子、爱攀比”,然而放眼望去,真正青睐奢华墓地的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不过是希望为逝者觅得一块安身之地。数据显示,我国殡葬业每年有164亿元的巨大市场。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不难想象,在殡葬业超过2000亿元的销售总额中,肯定是普通消费者“扛大旗”。不过,看看那些畸高的收费项目,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想要“普通”起来似乎并不容易。更何况,在殡仪馆厚此薄彼的服务安排之下,有谁不想竭尽所能为逝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呢?
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是,根据民政部1992年发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今年清明节前夕,随着某些城市公墓使用年限的到期,这一话题终于从理论走入实践,由此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有鉴于此,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李波近日表示,“墓地只是租赁关系,不是产权关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签订合同时,20年是一个期限,20年到期以后,双方根据协议规定执行管理费的收费。”显而易见,无论现在购买墓地花费了多少钱,20年后都将会是再一次轮回。暴利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暴利无从避免而且层层叠加。
殡葬暴利不仅源于行业垄断,更是源于管理缺位。但就是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却迟迟得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从2002年开始,一直在进行《殡葬条例》修订的调研工作,旨在调控殡葬暴利。2007年,《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殡仪馆为非营利性机构、严禁任何人炒买炒卖公墓,因而一度被舆论寄予“终结殡葬暴利”的期待。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殡葬条例》这一关系千家万户“身后事”的管理规定却始终“难产”。
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规范,殡仪馆作为民政部门的下级直属单位,不少民政部门直接将“准入审批权”转化为了“经营独占权”,随之而来的是殡葬服务的暴利和无序。作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民生问题,规范殡葬服务也许只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更加持久有效——由此将有助于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确保殡葬服务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