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中国、美国的不同战略利益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欧盟这次选择了中国。
2003年10月,中国在其对欧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欧盟应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要求。此后,解禁问题便成为中欧交往中的重要议题。2005年伊始,种种迹象表明,欧盟内部已基本形成共识,即要下定决心,顶住压力,解除这一持续了近16年的对华军售禁令,而时间可能就是在今年上半年。
解禁新动向
自2004年12月欧盟在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传达了解禁的明确信号后,欧盟的态度便趋于积极,政治风向发生有利于解禁的明显变化。其主要标志是英国态度从暧昧转为明朗、从消极变为积极。
众所周知,禁令难解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欧盟所说的所谓“中国人权问题”,而是美国对欧盟各国的压力。美国自己禁止对华军售,也要求其他国家照做,因而对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的讨论非常敏感。美国认为,解禁不仅会“给北京一个它不应得到的外交红利”,还会危及美国在太平洋的军队,妨碍地区稳定和美国的全球战略安全利益,说白了,就是一旦中国大陆对台动武将可能出现中国军队用欧洲的武器和技术同美军作战的情况。美国威胁,“如果欧洲未能理解问题的严重性,将导致跨大西洋武器采购出现严重的问题”。美国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欧盟各国特别是那些在安全问题上严重依赖美国的新成员国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英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更是得顾及美国的态度,因而此前在解禁问题上的态度一直比较消极和暧昧。但在2005年1月,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在议会下院明确表示,英国支持解除禁令,并称“美国的反对主要是因为对即将取代禁令的欧盟武器出口控制措施缺乏了解”。斯特劳在之后访华时进一步明确了英国的立场。尽管他在访问日本和美国时,两国都反对解禁,英国仍坚持了支持解禁的立场。
英国态度转变的原因有二:其一,在法德等国的努力及中欧关系良性发展的情况下,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逆转,如果英国再不表明态度,会损及其在华形象,也不利于其拓展在华经济和政治利益;其二,欧盟极可能在2005年内解除禁令,英国在下半年将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也将代表欧盟举行第八次中欧峰会,英国不愿在自己任期内解决这一敏感问题,因而希望在上半年对解禁问题做出决定。
英国在欧盟内是一个地位特殊的国家,有较大的代表性,它态度的变化减轻了欧盟内其他亲美国家受到的来自美国的压力,因而极可能随着英国跟进。实际上,欧盟当前的轮值主席国卢森堡已经透露,对华武器禁令可能于夏天前解除,一名资深官员称,“我们有义务在主席国任期结束前找到一个解决办法”,“这是我们的责任”。
也正因为欧盟解禁即将成为现实,美国加大了对欧盟施压的力度。2月2日,美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反对欧盟向中国出口武器的决议。敦促欧盟维持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禁令,并要求美国总统布什在2月下旬出访欧洲时,再次向欧盟表达美国的立场。美国国务卿赖斯在2月初出访多个欧洲国家及欧盟总部时,解禁问题也是一个中心议题,她指责欧盟不应“发出错误信号”,还称不会“任由”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尽管如此,欧盟并未放弃解禁的努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月9日在会晤赖斯后表示,欧盟将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且“欧盟不能因此而受到指责”。法国国防部长玛丽也对美国的所谓担心不以为然,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即使我们不卖武器,五年后中国也有能力造出和我们现在一样先进的武器”,所以“解除禁令比维持禁令能更好地保护我们”。
大势所趋
其实,欧盟也没有理由拒绝中国提出的解禁要求。
首先,禁令是在16年前做出的,16年来,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继续维持禁令显然不合时宜。其次,中欧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方交往日益密切,政治互信也逐步加深。2004年,欧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由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在推动经贸合作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国际热点问题的对话与磋商,包括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伊拉克、伊朗、朝核等问题。中欧之间的伽利略合作计划,更是中欧战略互信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因此,欧盟各国普遍都已认识到,继续维持对华军售禁令与中欧关系发展的现实极不相称,它已成为中欧战略对话和合作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且,中方已多次表示,解禁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使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中国也不会从欧洲国家大量购买武器。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他们现在解禁的意愿也将足以克服美日等国反对解禁的阻力。解禁符合欧盟的战略利益。欧盟扩大后很希望成为世界上的一极,而中国在他们眼里是当今和未来多极世界的同路人。法国是这一观点的代表,法国总统希拉克2004年10月访华时就表示,“中法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即一个多极的世界”。尽管欧盟各国并不完全赞同法国,但在尊重国际规则,主张多边主义方面,中欧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无论是作为多极世界的一极还是在主张多边主义方面,中国都是欧盟可以倚重的外交伙伴。
解禁也是欧盟扩展在华经济利益的需要。中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市场也在加速成长,欧盟各国普遍“急于改善对华贸易关系,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中获利”。一些原本反对解禁的国家也担心因“成为反对解禁的惟一国家而带来外交麻烦,并影响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对此,以人权为借口极力反对解禁的“大赦国际”欧盟办事处主任迪克·奥斯汀也只能“慨叹”,“现实主义政治的力量太过强大”。
解禁可能给欧盟军工企业带来好处。据欧盟不久前公布的关于欧盟武器出口的年度报告,2003年欧盟批准对华武器出口的金额是4.16亿欧元,而2002年是2.1亿欧元,增长近一倍。这还是在欧盟维持对华军售禁令的情况下发生的,解除禁令无异于可以使欧盟军工企业更多地“分享俄在中国大陆近乎独占的军火市场”。对此,一名欧盟外交官承认:“很难告诉别人说,我们解禁不会增加武器出口。”
仍有变数
显然,对华军售禁令已成为欧盟一个巨大的包袱,不仅对发展中欧关系不利,也有违于欧盟自己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且日益成为欧美分歧的焦点之一。因此,如何甩掉这个包袱已成为欧盟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对法、德、英等大国来说更是如此。现在的问题是,欧盟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卸下这一包袱。
美国的威胁是现实的,欧盟不可能完全不顾美国的意见。因此,欧盟必须要在中美两边之间做好平衡。可以想见,欧盟内部及欧美之间仍会就解除禁令一事进行协商,何时解禁及如何解禁仍存在一定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欧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就解禁问题做出决定,这有利于中国而可能激怒美国。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1月访美时就曾表示,“美国将不得不接受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这一事实”。
欧盟在外交政策上做出决定并不容易,因为25个成员国各有各的利益和打算,但欧盟却即将以一致通过的方式做出决定: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这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欧洲就中美两国不同的战略利益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它们这次选择了中国。张 健
( 责任编辑:柳剑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