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在用一系列大案震慑全党之后,转过身来,对自己人也摆明了态度:别以为是兄弟就不会被查,我一样下得去狠手。由副国级的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直接分管——专门用来查纪委系统内违规的“自己人”。
中纪委“自曝家丑” 对自己人下狠手
这次说的还是中纪委。没办法,这个过去很“冷艳”的机构最近估计是打定主意要让自己妇孺皆知了。
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由副国级的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直接分管。
最近的新闻是,他们新搞了一次机构改革,又(对,又)增加了两个专门负责查案的纪检监察室——这是中纪委近期第二次扩张办案室了,谁都知道,查案的人多了,未来被查的人自然更多。
不过这在当下舆论已不新鲜,这次特殊的是,中纪委专门设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由副国级的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直接分管——顾名思义,这个机构,专门用来查纪委系统内违规的“自己人”。
简单说,中纪委在用一系列大案震慑全党之后,转过身来,对自己人也摆明了态度:别以为是兄弟就不会被查,犯了错我一样下得去狠手。
很好。
直接说吧,我挺喜欢这股狠劲。当然,按照党政话语体系,中央领导不会这么表达,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对此的措辞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第一句讲的是情感,意思是纪委的人要有自己的尊严,努力做个没问题的人;第二句谈的是制度,怎么保证纪委的人没问题——这第二句话估计也是现在整个中国官场的疑问。
实际上,有关“谁来监督纪委书记”的疑问,早在8年前就有了,当时舆论还在热议巡视制度和纪委书记空降现象如何打破地方保护藩篱。然而,在震骇全国的湖南郴州贪腐大案中,郴州市市委书记李大伦被查后,纪委书记曾锦春也被抓,人们赫然发现,这个所谓“第一贪纪委书记”把“双规”作为了整治当地官员的手段,以反贪之责行贪腐之实。
日后被抓的曾锦春在狱中坦诚说出自己的逻辑:纪委对党内干部有随时监督的权力,郴州当地领导谁有问题,市纪委可以直接向省纪委汇报,所以市委书记对纪委书记有惧怕心理,一般不管市纪委的事,免得给自己惹麻烦——“这样,市纪委就成了一个除上级纪委外无人敢管的特权部门”。
仔细思量你会发现,鉴于贪腐的普遍存在,我们的党政系统为了保险起见,几乎希望在任何可能的场合和领域都使用纪委书记——任用选拔干部要纪委讨论通过,工程招标、矿山整治等贪腐高发领域,都要让纪委书记当领导小组副组长,以便监督。
这当然有非常有利的一面,但如果身为副组长的纪委书记出了问题呢?是否更方便向这些高危领域伸手了?实际上,最近几年,不停有地方纪委书记甚至省纪委书记落马的消息,“谁来监督纪委书记”已经必须面对。
十八大之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提出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中纪委努力扩张办案机构,掀起反腐浪潮,那么成立一个专门监督纪委的机构,也属必然:
第一,要取得反腐效果,就要反腐者本身组织有力,忠诚不二,保证执行,不通风报信成为腐败者的同盟;第二,抓的贪官越来越多,纪委系统的官员也必然越来越有实际上的权威,此时也要严明纪律,保证他们明察秋毫但不为害官场,让官不聊生;第三,要防官之口,让地方不至于产生“你自己还不干净呢”这样的逆反心理,让中纪委保持道德和纪律优势,避免被监督者的反弹。唯有如此,才能让反腐浪潮继续保持下去,为治本赢得时间,不至功亏一篑。
而配合这个新机构成立的另一个背景注脚是:最近落马的山西省委副书记金道铭甚至当过中央纪委办公厅主任,如假包换的中纪委“自己人”——人家中纪委反腐都反到这份上了,就算有官员心中觉得最近被约束得过于严苛,也还真说不出什么来。
专栏策划:最新文章
- 总理作报告时,谁在大会堂“游荡”
- 看中央如何打击“领导待遇”
- 八项规定来了,公务员“小金库”倒了
- “禁令之年”公务员受损变“公diao”
- 八千万党员的“政治辅导员”
- 党政一把手的“较量”
- 官员性丑闻的官方措辞
- 官员变“高调”有玄机:显示威名
- 李克强的新秘书:非“身边人”
- 中纪委为何越来越高调?
- 官场潜规则多 领导容易得心病
- 假冒官员的“技术规范”
- 总理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 高官“退居二线”后说话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