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搜狐快评:为平民默哀 为文明树碑

从国家领导人到政协委员,低垂的姿势、凝重的神情,以及肃穆的氛围,传递了对遇难者的慰藉,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国之兴也,视民如伤”的情怀。哀悼,绝不只是单纯的仪式那么简单,这是重新梳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今天下午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与会全体人员为在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中遇难的群众默哀。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会内会外都感受得到一种共同的情怀。

  “你的爸爸出差去了昆明,他永远回不来了;你的女儿今天说要回家,你永远等不上她了……”连日来昆明暴恐事件让无数人哀戚,如果说这是民间的姿态,那么全国政协的集体默哀则代表了国家立场,从国家领导人到政协委员,那低垂的姿势,那凝重的神情,以及肃穆的氛围,传递了对遇难者的慰藉,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国之兴也,视民如伤”的情怀。

  这一幕并不陌生,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的“头七”,神州大地,一片哀戚,国旗随着国人的泪水缓缓垂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为一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国旗也是第一次为普通的死难公民而半垂。在那一刻,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一个国家的温情,也感受到了悲伤中的力量。

  时隔两年,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哀悼是一种仪式,但是将国人的悲戚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悲戚,也许是对死难者的最好礼遇。

  全国政协虽然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政府部门,但众所周知,它在中国的政治生活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它的一举一动,价值导向,也向公众传递着国家的态度。

  谁也不希望看到公民遇难,无论因为天灾还是人祸。但是遇难之后,政府的反应,国家的仪式,恰可测量出公民的分量。爱公民,公民才爱政府;保护公民,公民才信仰国家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哀悼,绝不只是单纯的仪式那么简单,这是重新梳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尊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某一载体体现出来的,人们常说行礼如仪,不正是这个道理?

  政协会议上的庄严默哀,也是对文明底线的坚决捍卫。文明是一个整体,命运是一个整体。千里之外的野蛮杀戮,与我们的情感与利益息息相关。共商国是的政协委员们的垂首默哀,将国人再次连接成一个整体,一个文明族群的整体。

  只有捍卫公民的各项权利,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的安全,公民才有尊严,有底气,有安全感。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国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也锤炼了苦难中的中国公民。在歌与哭中,公民的人格是挺立的,国家也是有温度的。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