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的银行差什么杜女士深有感触地说:“我是真的没有想到退还现金还有这么难!”银行自称“不差钱”,其实他们差的是责任心和对人的基本礼貌。 “新手操作不当”让她白跑三趟 第一次,杜女士和朋友赶到银行,还未说明来意,就被赶出门外,“银行下班了,正在结账!”不一会儿一辆运钞车来了,银行大门开了,杜女士与蔡先生又进银行还钱,行长过来,又将他们关在门外。面对还钱银行拒收,杜女士最后选择了报警。 有关“还钱被拒”的四个疑问 其一,就算银行下班了,当有顾客找上门来反映问题时,你至少应接待一下,认真听一听,并作一个记录吧?何况还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利益。稍有责任心的人,对待这种事情会分外敏感,怎么银行工作人员却如此漠不关心呢?难道下班了,就一分一秒都不能付出么? 不对等的规定纵容银行犯错将上门还钱的用户不分青红皂白赶出门外,这就是缺德;自称“不差钱”不把27000元当回事,等到发现了才着急,这就是缺心眼。除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之外,所仰仗的当然还是银行不差“独门”一边倒法律追回武器而储户总处于弱势地位的缘故。想起银行柜台上“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话,真觉得不公平,而这种不对等无疑是在纵容银行犯错。3000变30000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找到银行霸气、戾气所依托的“银行衙门”思维根源及制度漏洞,比追查多付27000元之责任不知重要多少倍。【相关:“许霆案”】 |
![]() 3000元变30000元不是刘谦式魔术,而是银行新手给杜女士开的操作不当。 |
银行服务态度,顾客心中永远的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和银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银行的冷漠,却又让人多少有些逆来顺受的悲凉和愤懑,也让银行业蒙羞。 如果下岗女工是VIP,还会被赶吗? 与下岗女工3次还钱被银行赶出恰恰相反的是:普通储户要排队等待,VIP储户却可以随到随办。这不,去年12月31日的《新京报》,刊载一封读者来 信就讲述了在北京市一开发区支行办理一笔业务的经历:来到银行大厅,前面只有10个排号的人,可等了40分钟仍然没有排到,发现虽然总共有4个窗口,但4 号不办公,1号处于暂停服务状态,2号和3号一直在叫VIP号,拿这样号的人都是不用等就能直接按号去办业务。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一些银行公然允许 VIP客户“合理插队”。如去年9月19日《贵阳晚报》就报道:20分钟内,有3人VIP客户“插队”,其余客户因他们办理业务被耽误了大约15分钟。 公平社会,银行的错要由银行承担 杜女士的热心和银行的傲慢、冷漠和无情,也从一个方面折射了社会的不公。试想,银行多给了你他要追回,他少付了就要“钱款当面点清,出门概不负责”;而你去主动还款他可以拒收,你不去退款又可以告你非法占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切的罪过岂不是都让客户给背负了?而当银行与客户已不再是地位平等时,老百姓的尊严和利益又何以能够得到保证?
|
![]() “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这种约束只针对用户,银行表示毫无压力。 |
剥掉垄断外衣,让竞争还银行本来面目银行永远没有过错,过错全在储户顾客,如此底气之下,才出现了银行的暴戾之气。 银行的强势源自垄断地位 银行工作人员是天生性冷漠吗?当然不是。如果脱掉身上的工作服,如果离开银行的大门,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人,然而,一旦穿上银行制服,一旦走进银行大门,他们马上就变了,变得陌生甚至冷漠——原因不在他们本身,而在银行,在于银行那一整套“规章制度”。
国有银行有责任为人民服务 国内银行之所以敢把顾客当成敝屣一样来对待,依仗的是自己的垄断地位,只要这种地位有朝一日被分解,银行就不得不放下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当前,汇丰、渣打、花旗等多家外资银行都已经在内地开业,虽然目前在网点布局、规模实力等方面仍不能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但他们之间将形成竞争也毋庸置疑。在这个过程中,光靠银行业的自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加强对国有银行的管理和规范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国有银行健康发展,让两者形成良性竞争。 |
![]() 名目繁多的收费保证了银行利益,提供的服务配得上这些钱吗? |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