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45名南科大学生高调拒绝高考

    今年3月,筹建多时但仍未获招生资格的南方科技大学宣布“自授文凭”,并绕过高考招生体系,自主招收45名学生进入该校学习。5月27日,教育部发言人称南科大已招的45名学生必须回校参加高考。对于教育部的要求,南科大学子网上发表公开信,为自己“被高考”而求助,集体表示不参加高考。

南科大学生:我们要抛下铁文凭,捡起真本事。

    在公开信中,他们写道:南科大之所以为南科大,也正是图其大者不顾小节,我们学校的建校本意即是此,既为教改探路,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寻求经验。在这里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怀着这样的心态:即抛下铁文凭,捡起真本事。在现在无数毕业生疯狂报考公务员的情况下,我们从未担心过自己的职业和未来。因为我们都怀着一颗“实验”的心态,我们想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上作出努力。我们的老师,也在积极地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有同学梦想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总而言之,我们想重复我们朱校长的话: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地方,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详细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纳入高考将颠覆南科大改革核心

    朱清时回应教育部要求南科大学生必须参加高考一事时说:纳入高考轨道这一举动将颠覆南科大树立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改革核心。这些学生是我们号召来参加教改实验。这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招生、文凭自授,只有学到真本事,被社会认可,才有含金量。这45个非常优秀的热血青年拿他们一生的前途参加我们的教改实验。他们来参加应该是很值得珍重的。我们也精心安排课程,保证让他们学到真知识。现在突然叫他们去参加马上要举行的高考,可想而知对他们是多大的打击。高考成绩好不好姑且不说,回去参加高考就是让所有人都回到体制内。这样的实验还有什么意义。【详细

要求45名大学生高考是“收编”南科大

    南科大没有体制内的招生权,众所周知。就在去年,朱清时校长就多次提到南科大只有准生证却没有招生证,而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校的名单中,南科大的确未能位列其中,也间接证明了朱校长此前所言非虚。
    南科大45名新生,经过自愿报名被录取,目前已入校数月,这时候再让他们返回原籍高考,有点强人所难,可能也不符合他们的意愿。而且,南科大不在高考招生目录中,对于选择南科大的学生来说,参加高考也没有意义。如果有关部门真的要求这些学生参加高考,就要求南科大先得按照原有规定,取得办学和招生资格,才有可能跟高考接轨。一切回到老路上,显然是对南科大“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否定,难怪有人认为,这是旧的教育体制对南科大的一种“收编”。

深圳市南山区的深圳大学城内名校荟萃。

教育部为何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

    从世界范围看,即使是国外那些规模大过三峡数倍的水库,迄今也没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会大范围改变区域气候。

动机一:帮助学生规避风险

    现在,没有招生权的南科大,却突然被教育部要求“依法办学”,意即该校的学生必须顺沿传统升学轨道,参加高考。这一突兀的要求,无疑令南科大改革路上再生荆棘。诚然,正如此前南科大未能获得招生权时,人们所担忧的那样———不参加高考,拿不到国内教育体制内统一的学历,对南科大学生而言是一种风险。而现在教育部突然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实际上就是这种风险的规避,似乎并不失为一件好事。
    但是,南科大的45名大学生面对教育部“依法办学”的要求时,敢于发表公开信,集体表示不参加高考。他们身上,体现出独立、自主、创新、担当的姿态。在当下不以学历论成败的社会就业情势下,不必担忧这群勇于做改革鲶鱼的学生,会因为缺乏体制内的学历被就业市场抛弃,任何社会和单位都需要这种独立、自主、创新、担当的人才。

动机二:南科大改革挑战现有体制和权利制度

    从教育部的角度来看,南方科技大学如果完全“自主招生”、“自授文凭”(这实际上也是教育部迟迟不批复南科大申请的结果),无疑将会使得这块试验田处于教育部的体系之外。也许教育部还会担心,如果再有其他学校模仿跟进,那岂不是乱了套?这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权力制度无疑是个重大挑战!其实,如果教育部存心想“扼杀”南方科技大学这个高教改革的萌芽,那是很容易的。这样看来,教育部的担心有点多余。

南科大开学日。

中国的“加州理工大学”需要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如果连南科大这样的改革试点都不能容纳,那么全社会可能对今后中国改革的勇气和宽容度产生怀疑。

现有的高等教育问题丛生,为什么不改革?

    那颗大的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社会各界都深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大学行政化的问题尤其严重。在全球来比,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为中国社会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方面,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中国高校的全球排名、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与素质,都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经济实力如此强大,高教投入也在逐年增多,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大师?既然现有的高等教育问题丛生,为什么不允许南科大这样的改革尝试?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会失控?

    南科大的改革尝试并不会导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失控。如果要“扼杀”南科大的改革,“失控”的说法是最具杀伤力的。但这种情况显然不会发生,不必引发有关部门的担忧。南科大的创办者只是想办一所“中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其办学理念是以科研为核心。深圳市政府是南科大的主要发起者、重要的资金提供者、理事会的重要参与者,换句话说,深圳市政府最终能保持对南科大办学的关键控制力。政策部门应该放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上的一所高教改革试点学校,绝不会成为“不稳定因素”,不必担心失控问题。对那些心存担忧的行政部门,我们要问:南科大的问题再“严重”,也比不过当初“姓资姓社”的问题大吧?邓小平是怎么做的?此后的中国改革又是如何做的?

改革需要勇气和宽容

    高等教育改革是展现中国改革的一面镜子。中国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而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一个高度缩影。在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未来面临着更深层的改革需要,中国还有没有改革的动力?有没有继续改革的勇气?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不触及根本的、适宜的改革试验区。如果连南科大这样的改革试点都不能容纳,那么全社会可能对今后中国改革的勇气和宽容度产生怀疑。

南科大的改革要重归教育和学术“本原”

    南科大的改革,是一次重归教育和学术“本原”的试验。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恐怕与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高教体制与高校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1931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对大学和教育曾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全世界的大学发展来看,大学的发展一是要有大师,二是能培养大师。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让教育回归培养人才、追求学术这一“本原”目的。现在有朱清时这批学者想在南科大做这个试验,为什么不能宽容接纳呢?

2010年12月18日,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启动校区内,来自黑龙江、新疆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的1000多名考生和家长们专程赶来参加南方科大2010年教改实验班咨询会,现场异常火爆。

“单飞”的南科大注定面对更多困难,付出更多艰辛

    就像李娜的胜利并不是举国体制下的胜利,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付出更多的艰辛一样,南科大的教改与现行教育体制注定有一个博弈、争论与角力的过程;有一个从实践到观望再到认可的过程,否则连改良都算不上。当然,对南科大的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宏观层面上容许其试错,在微观层面就如何与现行教育体制相衔接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拿出一个与“基本法”精神一致、可供参考的基本路线图。这样就可以让南科大在摸爬滚打中少走弯路,少费周折,尤其是减少无谓的争议与焦虑。

    期待南科大排除一切干扰,大胆地往前走。只有靠自己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拿出南科大毕业生叫得响亮的实力来证明理想的丰满,没有第三路可走。当南科大成为“教改版李娜”之时,今天逼着考生参加高考就会像堵住李娜单飞之路那样成为笑谈。 【详细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

责任编辑: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