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文
昨日,小米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在其脸谱账号上发布公开信,宣布从小米离职,回归硅谷。2012年2月,中国颁布新的空气质量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首次将PM2.5纳入标准。2013 年 8 月底,小米从谷歌挖来雨果,9月时任北京市长同中央签订责任状,下定决心在2017年治理好雾霾,同年12月中国中东部发生严重雾霾事件,雾霾成为2013年年度关键词。2016年10月北京市长换人,2017年1月雨果离职。
从这个时间轴上看,雨果在中国下决心治理雾霾的当年来到中国,小米的未来蓝图是雨果来北京的最大原因,或许对中国治理雾霾也存在信心。在北京三年的雨果,浸淫在中国文化当中,似乎也学会了给自己曾经服务的国家一点点的面子。在离职公开信中,雨果用“singular environment(异常的环境)”来形容北京的天气,与“不可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猜测雨果公开信中异常的环境指的就是北京的雾霾。中国三年努力,雨果也是三年坚持,但雨果的健康已经无法穿过雾霾看到未来的蓝天。
这种不可描述的异常天气不只是雨果一个人的面临的问题,而是在华所有外国人才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跨国公司外派员工之时,会考虑到派驻国的情况,给外派员工一点补贴,以激励员工能够远离母国,去异国他乡工作。而中国就因为空气问题存在这种补贴。
俗语有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外国人才眼中,雾霾严重的中国是一个需要金钱激励才可以去服务的国家,是一个需要勇气才敢来的国家。金钱激励固然能让外籍人才来中国工作,但是来的是否是顶尖人才就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雾霾影响的不只是中国的大气环境,还有北京这样国际都市的人才吸引力,人才成本因为雾霾的存在而提高。
来北京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雾霾侵袭,在一个没有安全问题的国家都需要梁静茹给的勇气来吸引人才,这说明北京还不够好,至少在与国际同等地位的大都市相比,北京不是世界顶尖人才的第一选择。
从2013年到2017年,雨果是一个缩影,但未来有多少人会用脚投票不知道。不可可以负责任地说,空气得不到改善,像雨果这样的外籍人才只会纷纷回国,甚至于中国本土人才也可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开。何时来北京不需要梁静茹给的勇气,唯有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北京,是诸多人才的集聚之地,依然存在着许多的机会,吸引着中国和世界的人才。像雨果这样还可以选择离开,但更多的人会选择留下,不管那些坚持的外籍友人,还是努力生活的中国同胞。即便不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吸引力,我们也当努力为这些还在雾霾当中坚持建设一个新北京而努力的国内外人才们创造一个自由呼吸的机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