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被曝曾经“医闹”、打断医生鼻骨的女教师申请落户上海,结果被众多网友抵制。著名作家六六专门就此事发微博,认为不该把这类教师引进上海。上海“居转户”条件中的一项“不良行为记录”标准模糊,经过审核的缪某又重新被人社局进行复审。在大城市落户,过“道德关”是硬性条件?
“不良行为记录” 多用于行业的从业标准
10月24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同意622人办理本市常住户口,并在官网上公示了申请人名单。有网友曝出,其中七宝中学教师的缪某,此前是文来中学女教师,该教师曾有过伤医行为。此事被曝出后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网友争议。部分网友表示,缪某的行为不配为人师表,难以接受这样的人落户上海。
据悉,上海“居转户”须符合五项条件,其中第五项指出: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不良行为记录,一般来说是地方政府、政府部门颁发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所提到的不良行为记录。其“不良行为”,是指某一行业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不良市场行为,即在从事该行业活动中,违反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条文、规范、规程及规范性文件等行为。
据媒体报道,上海人社局一名客服人员表示,政策中并没有对“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做具体解释。“不良行为记录”一般适用于某行业的从业“准入标准”,比如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金融领域,但泛指的“不良行为”包含违反社会规范的一切行为,除了违法犯罪行为外,违反生活准则、违反纪律、公共道德规范,也会受到公众的谴责和“记录”。
有道德污点的女教师 是否无法享受合法权利?
众所周知,上海户口是稀缺资源,有了上海户口便可以享受各种福利,稀缺资源的配置应当在讲求效率的基础上关注公平。虽然事情没有定论,但是一场“个人品行是否该与‘落户’相关?一个人的道德污点是否该被放大?”的讨论已在网友中间展开。
“落户事件”引起大家热议源于医患关系和缪某人民教师的身份。2015年“伤医事件”进入大众视野,起先由自媒体爆料“女教师打人”,而当时上海徐汇区公安的官方表述是:一女患者与女医生“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过程中造成双方不同程度受伤,医生鼻梁骨骨折”,并没认定缪某是“医闹”。人社局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舆论汹汹下,道德范畴内的“不良行为”是否应和落户相挂钩?
有法学专家指出,“落户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不应当受舆论道德评价的影响,”但对于教师、大城市落户者,人社局可以提出更高要求来规范落户标准。对于缪某能不能落户上海,我们不妨少一些情绪化的上纲上线,先回到事实原点和相关制度规定上来。如果打伤医生的缪某受到过治安处罚,根据规定这样的处罚导致她不能落户,那么可以归结于落户程序有问题;如果一切符合程序,那大家对缪某的指责仅限于道德层面,却无法以此来和落户直接关联。
把落户政策细化到“积分”里 比打口水仗有效
无论是否定性为“医闹”,缪某打人的事实都是成立的,尤其作为教师,无法控制情绪、因纠纷打架斗殴,影响了教师的形象,也不是上海人眼里的 “好邻居”。可是,舆论仅仅因为缪某曾经的一个错误,就把她排除在落户大军之外,付出超出其过错的代价,这对拥有“落户资质”的缪某来说并不公平。与其用道德去评价,不如把落户政策细化到“积分”里,比单纯打口水仗要公平合理。
同样是积分落户,2016年北京积分落户政策在“减分”项里的规定清晰明了。除了无违法犯罪记录的要求之外,还有“信用记录指标及分值”和“守法记录指标及分值”的规定。“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有行政处罚信息、不良司法信息、商品服务质量不合格信息、被列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异常状态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对作为其法人代表或户主的申请人,每条记录减12分。” 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在本市因违反有关法律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申请人,每条行政拘留记录减30分。
“信用记录指标及分值” 和“守法记录指标及分值”的规定、相应减分的标准囊括了大部分的“不良行为记录”。相比之下,上海积分落户政策里多是激励项、加分项,但对于减分的制定却语焉不详,非常概括性规定“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这样一来,审核程序过后还会存在许多“漏网之鱼”。
居民落户关系到城市的文明和治安,或许上海人社局通过缪某一事会意识到政策规定中的漏洞。居民对城市的贡献很重要,居民的个人素养、遵守社会规范、公共道德也会在落户积分中占有一定比例。公民的道德优越感不具有“一票否决”的特权,制度的完善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不被剥夺,曾有过道德污点的人也能得到公平对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