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方华
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采访。采访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很好读。在我个人看来,习近平在回答敏感问题时非常坦诚,他的语气温和而坚定,娓娓道来又包含深意,仿佛一位雍容大度的智者。美国人民通过这个采访,应该能够加深对中国内政外交的理解。
身在国内的人,从这个采访中又能读出什么呢?首先是读出了信心。习近平用很大篇幅谈到国际关系问题,他高度评价了中美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取得的成就,对双方的争议和矛盾也做了语重心长的分析,并且释放出浓浓的善意。
有这么几句话,在我看来具有高度概括性。一是中美应“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在联合国即将召开峰会之际,强调这个说法当然是很有意味的。二是“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好”,表明中国希望在和平繁荣的国际环境中赢得自身发展。三是中国不会穷兵黩武,“我们没有这个想法”,这当然是要打消美国乃至周边国家的顾虑。四是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中国没有缺席”,反映了对大国责任的担当。
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关系,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习近平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透露了一以贯之的思路,那就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是眼界要高远、胸襟要开阔,要多看大局、看共同利益,不要只盯住分歧不放。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相向而行去解决,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用建设性的方式妥善管控。比如他说到,亚太地区“不应该成为中美互相角力的角斗场”。只有在不冲突、不对抗的前提下,两个体量巨大、文化和制度迥异的国家,才可能走向合作共赢。从这些说法看,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很可能在“能够解决的问题”方面获得突破,并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达成管控共识。所以,中美关系不仅不会失控,相反,会在沟通、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这将有力地反击“中美必有一战”的荒谬说法。
习近平也谈到了中国国内的热点问题,这可能是很多国人最希望了解的内容。
习近平坦承中国经济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但他同时强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这意味着,即便经济出现某种困难,中国也不会关起门来,更不会在以往的路子上原地踏步。这既是对国际社会的明确表态,也是向国内释放的确定信号。任何以经济因素否定改革、延缓改革的论调,都是没有市场的。
在谈到中国正在进行的“蹄疾步稳”的改革时,习近平的说法既有人情味、又很坚定。他说,这次改革真是“动了奶酪、动了真格”,既得利益受到了触及,一些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也被改变了。啃硬骨头的难度就体现在这里。但无论多难,改革都会风雨无阻。
在反腐败制度建设方面,习近平强调了他曾经说过的两句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从这些熟悉的词句看,中国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反腐,“老虎”、“苍蝇”还是一起打。对于人们所关心的官员财产公开问题,今后很可能还是以体制内个人报告、组织抽查为主,但抽查、核实、惩处的力度将会不断加大。
国际国内都很关心的股市问题,当然也会有所涉及。习近平谈到,中国股市前些时候出现了异常波动,中国政府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的做法,采取了干预措施,避免了系统性风险。现在,股市已经进入“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阶段”。这样的判断,估计会让很多焦虑的股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敏感的问题不回避,复杂的问题不简化,困难的问题不粉饰,这就是习近平在回答《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的基本态度。最让我感觉有意思的是,习近平还流露出少见的幽默感。比如他说到中美之间有一些相互不理解的事情时,用了一个美国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说法,“但这就是生活”。他还说,“一切看上去不可理解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细细咂摸,令人莞尔。来源:团结湖微信公号 微信号:Talkpark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