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宁波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里, 15岁的张世林就是这样子悄悄地出现在了大家的世界里,对,他出生于2000年2月,来自甘肃庆阳,因为“长得过于着急”他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不过,这或许是宁波大学也是甬城高校迎来的第一个出生在2000年之后的大学生。(9月8日中国宁波网)
小小年龄就读大学的神话,被一群跳级神童接力上演,可是作为“主演者”的他们快乐吗?甘肃的这位跳级神童给出的答案竟是:“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情愿慢慢读!”
16岁,15岁,14岁……其实,读大学的“最小年龄”一直被神童们改写。就在日前,华中师大迎来史上年龄最小学生,那就是年仅12岁的新生冷然。对于好多人来说,12岁刚刚才小学毕业,可是人家已上大学,对比之下,外界投来的目光有多惊羡炽热也就可想而知。
然而,光鲜总是以付出作为代价。“跳级插班,感觉就没有从小玩到大的朋友”、“都是我主动找人说话,别人都不主动理睬我”、“不想跳级,这样的话也不至于经历后面那么艰辛的培训班生活,而且我肯定可以交到更多朋友”,这些皆成为跳级神童“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情愿慢慢读”的理由。
现如今,随着“低龄”大学生频频见诸新闻,不少家长对跳级充满兴趣。相信,甘肃跳级神童的失落感伤一定能一语点醒多少梦中人。跳级神童的烦恼也再次启示:培养孩子别太急。作为家长,千万不能为了“神童”的名声、为了光宗耀祖而不顾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意愿而让孩子提早上学或跳级。
事实上,跳级并不是从低年级跳到高年级这么简单,因为年龄差异,孩子能否适应插班情况,与同伴相处问题等都需要综合考量。跳级还要看心智能否跟得上。情商、智商都超群的神童只是极个别现象,大部分学生还是应该尊重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按部就班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持久发展。
而对于跳级,全国各地并非全都提倡。贵州曾规定,不提倡跳级。湖北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对设立跳级的,须建立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专家测评机制,确认跳级的,由学籍主管部门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见,跳级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家长们必须悠着点,不可心太急。
当然,教育有其规律,有适应大多数情况的进度和制度安排,但也不排除有的人确实可以超越一般进度。我们不主张拔苗助长,刻意制造神童,也不必强调千篇一律,否定多样性的可能和选择,不妨就遵循: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