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的一篇文章称,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另外还有90种非抗生素类的医药成分被检出。该文章由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机构共同完成,针对的是我国地表水中的“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成分。((5月8日《新京报》)
古人云,天道循环,周而复始。大意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总有它的来龙去脉,生息规则。中国地表水污染状况,其实无须多么精准的数据来佐证,只要看看微博上天南地北网友晒出的五颜六色的“家乡河”,以及此起彼伏的“跪求治污”、“悬赏下河”等奇闻,足以窥斑见豹。兰州水污染事件、武汉水污染事件,再加上前几日国家食药总局数据显示桶装水的质量之“水”——公众对水质安全的忧虑,早不是杞人之忧。
抗生素污染,是看不见的另一种水源污染。数据显示,已有约68种抗生素在中国的地表水环境中被检出,而且被检出抗生素的总体浓度水平与检出频率均较高,其中一些抗生素在珠江、黄浦江等地的检出频率高达100%,有些抗生素检出的浓度高达每升几百纳克,工业发达的国家则小于20纳克。我国药物产量的70%是抗生素,这个比例在西方国家只有30%。生产及使用了那么多抗生素,最后自然要尘归尘土归土,地表水和土壤,难免就无辜扮演了最后的“垃圾箱”角色。
地表水里的抗生素,无非来自于两个途径:一是人类自身的滥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尤为严重;二是水产养殖业滥用,借助动物污染水源,或直接制造“抗生素养殖场”。地表水里的抗生素,某种意义上是环境激素问题的冰山一角。目前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在全国138个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绝大部分水体均污染严重,其中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体的占38%。2012全年共监测地表水五大水系88条河段,长2048.2公里,劣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2.1%。当此背景下,在民众忧虑地表水里的重金属和杂质时,可能万万没想到抗生素也会成了水之大患。
水里的抗生素来自哪里也许未必重要,更重要的是它们该往哪儿去。抗生素泛滥之害人尽皆知,国外科学家更把细菌耐药性问题视为20世纪人类“八大失败”之一。于是,早期的青霉素现在都基本没用了,原来的臀部肌肉注射现也已很少采用,代之以直接的静脉输液。若不能改变滥用惯性、重视地表水中的抗生素问题,救命并维系生命的水,恐怕迟早会成为夺命的水。邓海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