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南京大学EMBA年度峰会暨2013江苏金麒麟论坛上周六在南京召开。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论坛上痛批银行暴利,称银行变成了高速公路,坐地赚钱,即使将银行行长换成小狗,银行也照样能赚钱。(12月24日《扬子晚报》)
“小狗当行长也能赚钱”,这当然是无伤大雅的笑谈。但中国的商业银行稳居“土豪”之位,却是事实。今天,银行从业人员不承认银行业暴利,恐怕自己都不好意思。
现代金融业的逻辑起点是实体经济,两者按理应该唇齿相依才是。只是,如今的中国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利润反差日益增大:据统计,2007年~2011年间,500强中的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占500强总和的40%以上,而利润总额只有500强总和的30%;同期,我国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总额平均只占500强总和的6%左右,但它们的利润总和却占500强总和的30%。一边是商业银行“长生不死”、银行利润日进斗金,一边是实体经济命途多舛、小微企业沉浮跌宕,这种尴尬与断裂未见改观。
有人这样总结中国银行的赚钱门道,“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它进货是实行计划经济,而出货的时候实行市场经济”。具体而言,一是利差,二是佣金,三是融资。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拿着负利率的小客户,集腋成裘地将资产送去银行转手经营,回头还要被“国际惯例”地摊上一笔笔没法博弈、没法讨价还价的佣金。
譬如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均已制定短信提醒费用收取标准,消费者一度习惯了的短信提示“免费午餐”宣布告一段落……在这样的服务理念和挣钱思维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民众眼里从不是优雅的贵族,而只是历史奇葩中的暴发户。
没有天生的好银行,也没有天生的坏银行。一切要么是市场机制教化的结果,要么是制度红利宠溺的孽缘。好在近日,中国银监会表示,正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未来要让市场说话、让资本说话。这里应该是两层意思:一是恰如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银行业依靠利息差“躺着就能挣钱”的好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从去年6月央行首次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到今年7月央行全面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再到央行最近发布的《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利率市场化已经不再是传说。
二是未来民间资本大量进入金融业,将加剧与银行之间的竞争。9月2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
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已核准10家涉及银行的企业名称,仅9月以来便已核准5家。民营银行放开呈现明显提速,这也将倒逼银行业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该放低身段的要放低身段,该清理门户的要清理门户。
银行赚钱未必是坏事,只是,取之有道才能用之有度、才能裨益公共利益。如果当真是“小狗当行长也能赚钱”,谁会是最后的冤大头呢?
相关评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