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新一届政府名单近来揭晓,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任外交部长竟是一位年仅27岁的毛头小伙子,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帅哥成为当今欧盟国家中乃至世界上最年轻的外长。
环视欧洲,年轻的“大官”比比皆是,2005年,捷克政府出了一位35岁的年轻总理。2009年,德国内阁诞生了一位年仅32岁的家庭事务部部长。同年,出任法国内阁人权国务秘书的是一名31岁的非洲裔女士……
还记得当年我在捷克时,曾面对面采访时任副总理兼环境部长的布尔西克。看惯了一张张老气横秋的政治“老脸”,这位30多岁的青年政治家着实给人带来扑面的清风。
纵观这些欧洲青年才俊的成长之路,大都年纪轻轻就选择从政,并在自己所在的工作领域成绩骄人,赢得上司、同僚或大众的普遍认可。
以新任奥地利“英俊外长”库尔茨为例,大学毕业后加入奥地利人民党;23岁当选人民党青年部主席;25岁出任移民融合事务部部长,任内积极与各个社团族群对话,协助不同国籍人士沟通与融合,成为年轻人偶像;27岁高票当选国会议员;3个月后成为奥地利战后最年轻的内阁部长。虽然提升速度惊人,但渗透了库尔茨个人的辛勤努力与骄人成绩。
与成长于蓝领阶层住宅区的库尔茨相比,32岁就出任德国家庭事务部部长的美女政客克里斯蒂娜·科勒可谓“官三代”,她是德国前总统霍斯特·科勒家族的第三代。尽管如此,她的从政履历着实丰富:14岁加入基民盟和基社盟两个政党的青年联盟;25岁当选国会议员;30岁出头接手国会对前总理施罗德当政期间涉及的联邦情报局调查案,面对施罗德等一众政坛老鸟,她展现出了超龄的老练。
与老一代政治家有所不同,这些年轻的“大官”无论在执政理念,还是工作作风上,都为欧洲各国政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提拔相对令人心服口服。无论出身如何,是何种族,他们都凭借自身的努力奋斗和出色表现,赢得外界认可。欧洲也有“官二代”“官三代”,但在当官这件事上,竞争环境相对公平,靠的多是真才实干。
在欧洲,干部选拔制度和过程相对透明,少一些遮遮掩掩,多一些信息公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公众的质疑。当然,一些欧洲国家也有“冒尖提拔”,但这种干部提拔在年龄上不搞机械“画杠”,不搞“一刀切”,绝不是为了年轻化而年轻化,而要看是否政治成熟,是否真的能胜任。
近几年来,中国也涌现了一些“火箭干部”。从“最年轻厅官”到“最年轻市长”,从“最年轻镇长”到“最年轻市委副书记”……无不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质疑声一片。之所以被网络“水煮”“爆炒”,在于我国的干部选拔制度仍然不够完善。
一方面,年轻干部本人若行得正就应站得直,鼓足干劲,闯出一片天地,堵住悠悠众口。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提拔干部时须选贤任能,注重公平、公开、择优、透明的原则,通盘考虑,科学安排,去除自身对于“火箭提拔”的“心虚”。再有,选拔过程亟需进一步透明化,打消公众疑虑。针对年轻干部的监督长期化,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长江后浪推前浪。干部年轻化是世界人才选拔的大势所趋。干部年轻化没有错,但绝不应机械地理解与执行,更不应被滥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