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四川九寨沟景区由于人太多,发生滞留事件。游客抱怨,已经被堵了三小时,景区却还在对外放人,最终导致想上的上不来,想走的下不去。管理人员说,部分游客可能因没有赶上公交车,导致交通线路瘫痪,拥堵数公里长。景区现已出动武警维持秩序。(10月2日新华网)
不仅九寨沟拥堵得水泄不通。其他景区也是人满为患。有报道说,浙江绍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都出现了游客"井喷"的局面。想想也是,五一"黄金周早已取消,除了春节以外,就剩下"十一"黄金周,旅游火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旅游市场火爆,景区赚得盆满钵溢,自是喜笑颜开。但是面对部分景区接待容量超载,游客滞留甚至扫兴而归的的现实,笔者却高兴不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韦苇曾提出一个观点:国家不应提倡国内游。此观点一出,旅游业界一片哗然,公众舆论也是一致炮轰。客观地讲,韦苇的观点确有偏颇之处,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韦苇的本意并不是说要禁止国内游,而是说控制国内游的规模。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韦苇委员的另类声音尽管不中听,但是她提出的"国内游污染环境,消耗能源,损坏文物","旅游业要控制在环境、交通、能源可承载的限度内"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面对黄金周期间部分景区"超载"的现实,韦苇的另类声音倒显示出几分可爱。有关部门也好,旅游业界也好,与其一片哗然,满足于"黄金周变身旅游周",还不如把韦苇的话当成逆耳忠言,认真检视当前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百姓的旅游需求不断释放,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在利益的诱惑下,不少地方对旅游资源开发失去了节制,对游客数量没有限制。一到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交通拥挤,住宿紧张,景区"超载"现象严重。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旅游统计报告》显示,去年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同期增长40.9%;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44.4%。但是国人扎堆出游也造成了景区爆棚的局面:泰山爆满,庐山疯堵,鼓浪屿几乎被"踩沉",华山万人滞留,西湖见人不见桥……今年 "十一"黄金周的数据正在不断刷新,尽管今年中秋节假期未与国庆节假期叠加,但是今年"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堵成停车场,部分景区接待超载的情形与去年类似。
黄金周旅游火爆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除了交通、住宿压力以外,游客的安全问题,景区设备超负荷运转,生活垃圾增加,游客旅游质量无法保证,等等。
百姓虽然十分向往旅游踏青、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休闲方式,但是对这种“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走马观花式看人头的旅游方式,也颇有微词。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景区与国内旅游环境的评价,而且透支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后劲。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景区为了增加接待量,吸引客源,追求市场占有率,不惜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大兴土木,既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也破坏了当地自然、历史风貌。特别是黄金周期间,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根本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不仅景区疲惫不堪,出现险情,甚至对整个生态大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我们看到,国内旅游市场为地方带来滚滚财源,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轻视景区保护,听任景区超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欠账也越来越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倒觉得,积极回应"控制国内游规模"的建议,对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景区超载,旅游质量缺斤短两等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引导民众错时休假旅游,促进国内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很有必要。(叶祝颐)
相关阅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