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有网友在微博贴出一则某广电集团的“重要通知”。主题为“群众路线”会议的通知,马上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热议,被网友戏称“群众路线,让群众无路可走”。这则通知称:集团召开主题为“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宣传报道信息交流会”。届时,将有多位重要领导和监督单位嘉宾出席会议。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需预留大厦地面部分停车位。请集团员工让出停车位。(7月27日《新京报》)
领导到下属单位开会,下属热烈欢迎,这是常见的官场风景,百姓见怪不怪。但是群众路线教育要求群众让出车位,让群众无路可走。让那些被迫让出车位的群众作何感想?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给群众带来不便,这样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已经变味。
说到这里,我想起两则旧闻。说的是,为了迎接领导视察,成都双流交警对过往司机口出狂言———“我只为领导服务,你们算个啥”。武汉新洲区阳逻街道办事处的一次性纸杯上印着“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三行字,引起群众的质疑。负责人称:“区里、市里,甚至省里领导来视察工作,我们当然要首先为他们服务。”这则广电集团通知群众为领导让路,与两则旧闻反映出的“重官轻民”、唯领导马首是瞻的权力伦理是一致的。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倡以民为本。中央最近还出台了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而某些职能部门某些官员如此“重官轻民”,唯权力马首是瞻,怎能不叫人心寒?怎能让民众树立对政府的信仰,对官员的信任?正像“为领导服务”的纸杯在那家街道办事处使用将近一年,没有一位领导提出异议一样。广电集团的群众路线教育会议要求为领导让出车位,实质上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作祟。在某些人的思维习惯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早已不复存在。“为领导服务”成了官场潜规则。不少人的工作重心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领导服务,一切工作围绕领导想法与政绩需要转,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感受与评价。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除了停留在报告上、口头以外,在某些人心中根本没有生根发芽。
行政管理理论认为,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属性。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知易行难。印有“为领导服务”的纸杯,喝完水后进了垃圾桶;“为领导让车位”的小插曲,网友围观一阵以后,也会逐渐淡出。“为领导服务”之类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广电集团要求群众为领导让车位,忽视普通员工的感受,或许只是权力的“本能反应”。但是这已经在民众心里划下了一道鸿沟。如何填平官民之间的这道鸿沟,除了看官样文章、听官员辩解以外,关键要靠公仆们用行动证明,改变“重官轻民”的权力伦理。
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众对政府会产生更多的权利期待。他们期待政府尊重民众的权利与感受。但是期待归期待,现实归现实,如果官员坚持“权为领导所赐”、“为领导服务”的权力伦理,坚持要求群众为领导让路,罔顾百姓感受,怎么办?
我认为,在这方面,公共行政管理专家丁煌的建议值得听取:“改变单纯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绩效评估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政府绩效由服务对象、社会机构等多方参与评价;且评价的结果要公开化。”如果民众对政府与官员拥有监督权、评价权。且评价意见作为他们升迁、问责的依据。“为领导服务”的畸形执政伦理会慢慢改变。如果不重构权力伦理,不改革绩效评价机制,即便民众不断吐槽、媒体不断曝光,依然改变不了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官场生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