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星空评论-解读世界 关注民生 » 星空社会 » 每周质量报告何时带来现实的安全?

每周质量报告何时带来现实的安全?
作者:陆颖 来源: 新华网  Star.news.sohu.com 2005年3月22日08:47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据《北京娱乐信报》3月21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记者前不久在当地有名的金针菇罐头生产基地位——江苏省徐州市南郊的三堡镇徐村调查时发现,北京市岳各庄批发市场经销的一部分保质期超长的金针菇罐头就是从这里进的货,这一消息令国人脑海中食品安全的弦再次绷紧。

  其实,这样的报道我们已经听得有些累了。比如,新华网2月16日的一篇报道,读来也同样令人浮想联翩。报道说的是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荣于此前完成了一份64页的《关于上海市食品卫生情况的调查报告》,对上海的食品问题进行了调查,报告所揭示的上海食品现状与人们新年之后本很舒畅的心情极不协调。当然,从报道中一句“眼下正值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可以看出,这是一则春节前的消息,只是为了营造大好形势,这才放在了春节以后刊发。报告罗列了在上海221处菜市场和农贸市场、500多处市场摊点发现的150个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其触目惊心的事实,被媒体称之为“为消费者识别食品优劣提供了一份全面的食品安全指南”。

  综合这两个事情看来,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都有了食品安全案例上的“大手笔”,实在让国人无话可话。尤其是上海食品安全指南所揭示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倒着实因其“全面”而让以前的黑心食品加工事例黯然失色:

  比如,为了让小黄鱼好看,竟用一种掺有油漆的黄纳粉给小黄鱼染色;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福尔马林甚至工业碱水来发鱿鱼;给黄鳝服用避孕药;活鱼与死鱼混放;甲鱼用黄粉喂养,并被注水;用墨汁浸泡墨鱼;违法经营暗中兜售上海明令禁止出售的毛蚶;使用工业双氧水和花红粉对虾米干染色;往乌贼体内塞小鱼或给牛蛙体内注水以增加份量;用洗衣粉为青菜“漂白”;为使蜡黄的冬笋变“鲜嫩”,竟用含有铅、硫、砷等有毒物质的工业硫磺做,再用薄膜闷;还有人为让生姜白嫩,竟用硫磺熏烤生姜,殊不知这种“嫩姜”可能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危害,严重的甚至会直接侵害肝脏、肾脏。……

  由于涉及到水产品、蔬菜、肉类食品、罐头食品、食用油市场等150个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这里根本无法穷举。另据此前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作的“上海市民食品质量安全认知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每天必须面对的食品市场已经表现出强烈的不信任感。800名被访者中有近四成市民担心自己消费的食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近一成的被访者曾遭遇过劣质食品。其实,这一调查数字,或许并不见得能真正揭示出人们对于当前食品安全的忧患程度。要不,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教授盛正德这样的知识分子,怎么可能会轻易就喊出“触目惊心”这样的字眼来呢?这里缺乏北京市民对北京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数据,不过恐怕也难以让人乐观。

  正由于放在春节之后推出上海的这篇报道,这一“指南”才没有产生多少社会反响。不过,最近的这次毒金针菇事件,倒着实为食品安全案例续写了“新的篇章”。其实,“食品安全指南”固然可以因其“全面”而成为人们一时的指南,《每周质量报告》也可以为我们时不时地提供一点警醒。不过,类似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卫生安全指南可能只会越来越厚,每周质量报告也会继续报告下去,但真正令百姓放心的购物环境却难以出现,可怜的老百姓何时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食品安全?

  

( 责任编辑:柳剑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