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盛行一种网络两性游戏,以“女人做主,男人受苦”为主题,一些女性通过以网站做媒,用短信包养男人。具体操作很是令人惊奇,参加游戏的男女上网注册成为会员,男性会员成为“宠物”,女性会员则是主人,女人可以对领养的男人做任何出气的事情,在这样的虚拟游戏里,女权主义被完美演绎。(3月20日《生活报》) 这样的新闻奇,而且出乎寻常的另类,注意,这个两性游戏是属于正大光明型的,即它不会在意法律的责任规避问题,所以可以大胆地实行,离异男女由于内心无法排挤的痛苦,有人想发泄出气,有人想被发泄出气,在养男人的技术平台里,各自找到了解决内心矛盾的方法。男权主义的女人和娘子主义的男人在这个平台上完美地诠释着另类的两性生活,对于女人,这是“第二性”手段的运用。 女权主义者西蒙·波伏瓦说,“第二性”作为“女性”的替代可以弱化传统观念强加于女性身上的各种文化限定。从这样一个广泛流行的社会新闻来看,“养男人”的女人虽然活在虚拟的空间里,但他们莫不分离出了“女性”之外的“第二性”,用幻想出来的“男性”主宰男性,这使这些女人感到快感。 有人担心这样的行为会引发新的社会心理问题,而且这样的行为并不足以挽救女性的根本问题。但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同社会道德容忍度尚有差距的“养男人”行为,虽然伴随着网络技术繁衍生殖,但这种由“第二性”构架的新女权主义正是解决女性问题的良好途径,而且注定要受到我们的重视。 也许有人还担心,如果我们对虚拟女权主义的追求受到现实法律制度的约束怎么办?北京大学法学院强世功先生认为,要么选择“法律之上的正义”,要么选择“法律之下的正义”。前者意味着用一种自己所追求的原则来超越现存的法律制度,现实道德权威必然受到挑战,后者意味着承认个人行为永远超脱不出法律正义与道德责任的约束,女权主义只能在现实社会容忍度的范围内获得相对的实现。所以,类似“短信养男人”这样的可能被看作是庸俗乃至低级的行为,却真正体现了女权主义。正如鲁迅构想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一样,她感觉到自己是丈夫的傀儡,是孩子的傀儡,终于离家出走了,可走后怎样?鲁迅说,要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在娜拉的时代,战斗如果发生在娜拉身上,必然会是“第二性”代替“女性”所表现出来的女权主义行为,可惜西蒙.波伏瓦的断言不会在娜拉身上出现。 还是西蒙.波伏瓦说,“女人的问题不是天生的,而是造就的。”所以,要避免女人问题的悲剧色彩,就要在造就中去解决问题,离异的女人或许有其他的解决办法,独处,再婚,但这都是在传统道德下“四维八德”似的延续悲剧,而真正的强调女权,乃是“第二性”的转变,用正规的语言表达法,就是女性的独立、强干和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这种“第二性”即使是在“四维八德”环境下,也会有利于女性,而这对于一个已经发生过悲剧的女性而言,显得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看到“短信养男人”这样的无厘之举,也许你会不耻“宠物”男人,感叹世界的畸变,但笔者以为,虽然“短信养男人”采取的一些细节措施让人难以苟同,但对于那些悲剧男女而言,“第二性”的女权主义思路却像鲁迅构想娜拉出走以后如果战斗一般清晰,女人的悲剧并不一定要像鲁迅这样的男人才能构想,这回她们不是也做了一回主了? ( 责任编辑:柳剑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