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而冠以“潜”字,那就是说“明文规定不允许这样做的,但大家又似乎普遍在这样做”。“潜规则”之所以要“潜”,因为这种规则的存在,背离了正义和道德,违背了制度和规定准则,所以,只能以隐蔽的形式存在
●“潜规则”之所以能潜行,往往其背后有着某些个人、小团体,甚至行业利益的驱动和支撑。在社会资源短缺或正常渠道难以得到满足时,“潜规则”就成了体制外的补偿方式,以“合理不合法”的面目作挡箭牌,成为替代或超越国家明文规定和法规的东西并产生着实际作用
●如何来击破种种“潜规则”?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和监督至关重要;要制止道德的滑坡、诚信的缺失;健全法规制度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近期,在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三个字“潜规则”。规则本来应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而冠以“潜”字,那就是说“明文规定不允许这样做的,但大家又似乎普遍在这样做”。“潜规则”应当说是不合法的,但却在禁区边缘大行其道。如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2004年价格举报四大热点,教育乱收费居首位。其实,从1995年起,我国政府对教育乱收费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整治。可惜,10年来收效甚微。“如果学校乱收费,可以打电话举报”,这似乎是堵住乱收费的“法宝”。事实上,乱收费受害者不是不想举报,而是不敢举报。如择校费,已从强迫缴纳而演变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地下活动”。有多少家长敢冒得罪学校的风险去举报?
医院医生多开药品、开高价药,拿回扣,几乎已不“潜”,而是天经地义,明摆的事实。倘病人是公费医疗,正是医生大开高价药的好时机。理由是“反正又不用你掏钱”,有的比较老实的医生直言不讳地说:不拿“回扣”怎么养活这一帮医生?怎么留得住好的医生?
平价药房想减少些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造福于民。这一来,就等于得罪了同行,大家“群起而攻之”,开业第一天,有人恶意收购。第二天又被同行“捣乱”,柜台里药品抢购一空,弄得厂家和供货商要求调高药价。平价药房一度出现尴尬局面。这里涉及了“潜规则”!
“不做假账”是会计的准则,这也是人人皆知的,但事实上,现在有多少会计不做两本账、三本账的?假如你是个坚决不做假账的会计,恐怕一些单位就不会要你!这也是潜规则!
“潜规则”之所以要“潜”,因为这种规则的存在,背离了正义和道德,违背了制度和规定准则,所以,只能以隐蔽的形式存在。而“潜规则”之所以能潜行,往往其背后有着某些个人、小团体,甚至行业利益的驱动和支撑。在社会资源短缺或正常渠道难以得到满足时,“潜规则”就成了体制外的补偿方式,以“合理不合法”的面目作挡箭牌,成为替代或超越国家明文规定和法规的东西并产生着实际作用。
这“潜规则”看似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但又厉害得很!倘若你捅破了它,那就犯了大忌!有些学者质疑某些企业用MBO(管理层收购)方式侵吞国有资产。这本是“人人心中有,个个嘴上无”的事,却刮起了一阵讨伐的“旋风”;而近日央视《新闻调查》报道,某地中心医院医生胡卫民揭露了医院的种种内幕:白衣天使拿回扣,开高价药、采购违规等,以致遭院领导和同仁的讨伐,成了第一只站起来的“猴子”,无法再立足,只得写辞职书,请求调离,因为他触犯了“潜规则”!
如何来击破这种种“潜规则”?这确实是值得大家来讨论的重要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对潜规则熟视无睹,束手无策,甚至加以默认,那么就是保留这一广阔的灰色地带,保留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这是一种态度。假如能通过讨论,取得共识,发扬民主,献计献策,共同整治,这也是一种态度。其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择其要害者,讲些浅见:
一是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和监督至关重要。潜规则的存在往往和一把手的“示范”作用有很大关系。一些地方因“一把手”腐败则往往带有共同特点:党政大权一手掌握,财务审批一人独管,重大事件一人说了算,而且在组织路线上必然要扶持亲信,栽培心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倘你不同流合污,就视作异类,不适应这些潜规则,则就被罚出场外,除非远走他乡!
二是要制止道德的滑坡、诚信的缺失。正如胡卫民医生讲的:该医院反映的种种现象关键是医院盯牢病人的钱袋子,所以不是医术下降,而是道德滑坡,医生不是希望病人少生病,少进医院,少花钱,看好病,而是多开药多收钱。由此我想到,讲道德讲诚信讲真话,或许会在一定环境下要付出代价,但我们的领导和政府就要提倡讲真话,保护讲真话的人,形成讲真话的氛围,只有这样正气才能压倒邪气。
三是健全法规制度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规制度存在漏洞、缺失,潜规则就乘虚而入。究其原因,有些是体制改革滞后,有些是管理混乱,有法不依,有制度不执行。消除潜规则最好的办法是“公开化”,让它普照“阳光”,普照阳光的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加强监督力度,尤其要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公开曝光;同时一定要健全民主政治和法治政治,对“人治大于法治”,“权大于法”的种种丑闻也必须实行舆论监督,公开曝光。让“潜规则”不再成为扰乱和谐的噪音,这本来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作者为原解放日报副总编、高级编辑、上海市老记者协会副会长)
|